解讀語文經典案例《孤獨之旅》,考高分就靠它了

相信《孤獨之旅》這篇小說大家並不陌生。主人翁杜小康本是一個富裕人家的孩子,忽然家庭條件一落千丈,只好失學跟父親去放鴨,由此開始了他的“孤獨之旅”。

而在這趟孤獨之旅中,作者是如何體現出我們小主人翁的“孤獨”呢?這裡我們就要看看小說的背景和環境了。

首先,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與主人翁息息相關的鴨群了。有關鴨子的描寫在小說中佔有一定的篇幅。

鴨群向蘆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天地空曠,在杜小康聽來這叫聲顯得無比寂寞;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

解讀語文經典案例《孤獨之旅》,考高分就靠它了

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們“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寫照。

鴨子越長越大,“杜小康註定了要在這裡接受磨難。而磨難他的,正是這些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可以說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

其次,便是無邊無際的蘆蕩。蘆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

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解讀語文經典案例《孤獨之旅》,考高分就靠它了

還有就是蘆蕩的暴風雨。“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

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於是我們可見,一篇小說的背景和環境並不是該被忽視的部分。它們永遠與小說的情節,主人翁,甚至是中心主旨都息息相關。

除了交代了背景之外,它渲染著氣氛,烘托著情感,暗示了重心主旨。因而同學們日後在讀小說的時候,不妨想想他的背景,究竟和文章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

解讀語文經典案例《孤獨之旅》,考高分就靠它了

課程福利

同學和家長經常給我們留言

說孩子現代文閱讀是失分重點

為提高大家的現代文閱讀的能力

本週6月2日

免費為大家開課

現代文閱讀

解讀語文經典案例《孤獨之旅》,考高分就靠它了

解讀語文經典案例《孤獨之旅》,考高分就靠它了

直播時間

TIME:6.02/星期六

19:30-20:00

想聽的同學給我們私信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