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36億加碼人工智能,語音失勢的科大訊飛能否突出重圍?

在跨越國界的人工智能競爭中,科大訊飛希望繼續以“大投入”贏得“大未來”。該公司於5月14日晚間發佈公告表示,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08億股(含本數),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6億元。增發方案稱,募投項目的實施將在鞏固公司的市場地位,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規模。

作為國內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翻譯等人工智能領域的龍頭公司,科大訊飛期望將其產品或技術應用於教育、司法、醫療、智慧城市等行業。為了在主業上繼續加碼,該公司近期披露的《2018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顯示,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08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36億元。

根據預案內容,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以下5個項目:

募資36億加碼人工智能,語音失勢的科大訊飛能否突出重圍?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此次募集的資金大部分都用在人工智能領域。其中,智能語音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項目總投資額為20.50億元,通過投入增發將獲得11.8億元,建設期3年。這也是五個項目中,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

而在今天舉行的第二屆人工智能大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主題演講時表示,中國的智能語音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並且通過演示人工智能為央視紀錄片進行配音,以及用AI合成的特朗普講話,劉慶峰還向觀眾們展示了科大訊飛在語音合成以及機器翻譯等領域所取得的成績。

對於這些成績,劉慶峰顯然覺得還不夠,“落地應用是科技進行最好的驅動力,目前AI通過了圖靈測試,已經在推理、邏輯等能力方面有了長足進步,未來還要實現認知智能。”

募資36億加碼人工智能,語音失勢的科大訊飛能否突出重圍?

2017年8月,在科大訊飛舉行的業績說明發佈會上,科大訊飛董事會秘書江濤就強調了公司“大投入,佈局大未來”的發展戰略。而最近的財報數據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根據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科大訊飛在業務拓展、銷售規模擴大,教育、司法、智慧城市等業務增長背景下,營收、淨利雙雙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訊飛扣非後歸屬淨利潤同比近乎“腰斬”:扣非後歸屬淨利潤約為2983萬元,同比下滑46.34%。

對此,科大訊飛解釋稱,公司持續加大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研發投入等;另外,報告期內,公司員工規模較去年同期增長近3000人,費用也成本相對增加。

儘管扣非後歸屬淨利潤不是很理想,科大訊飛還是在定增預案中,對未來利潤增長充滿信心。上述預案提到,重點項目“智能語音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完成並全部達產後,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30.86億元,年均利潤總額5.32億元,項目三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9.30億元,年均利潤總額2.21億元。

暫且不看未來這些盈利能否實現,現在的科大訊飛正經歷著迅速轉型,擴充研發團隊以及涉足更多AI領域的研究。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科大訊飛此次的第六次定增,募資總額為何達到創紀錄的36億元。但在缺乏可靠盈利途徑的情況下,訊飛的未來還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或者說,訊飛就像一組存在高風險卻可能帶來高收益的股票,最後結果怎樣,唯有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