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布督導報告,三省大班額問題仍比較突出

教育部網站今天發佈了 《2017年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報告》,報告指出了存在的三方面主要問題。報告披露,河南湖南河北大班額問題比較突出。

教育部发布督导报告,三省大班额问题仍比较突出

報告指出,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66人以上超大班額8.6萬個,佔全國總班數的2.4%,其中排前三位的河南、湖南、河北共有4.5萬個,佔全國現有大班額總數的52%。全國有56人以上大班額36.8萬個,佔全國總班數的10.1%,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縣鎮,其中,湖南大班額比例為22.9%,廣西、海南達到18%。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生育政策調整以及人民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不斷增長,消除城鎮大班額的任務艱鉅。

要消除縣鎮超大班額,報告的督導意見是:各地要統籌薄改計劃、義務教育學校建設、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等項目和資金,在合理佈局基礎上,集中新建和擴容改造一批城鎮學校,同時通過提高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教育質量,合理分流學生等方式,爭取在2018年底前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

督導還發現寄宿制學校建設有待加強。隨著學校佈局調整快速推進,農村小學向鄉鎮集中,初中向中心鎮和縣城集中,學校服務半徑不斷擴大,學生寄宿需求逐年增長,如河南、湖南、貴州三省寄宿率分別由2013年的25.8%、29.1%、28.4%,增長為2017年的30.9%、30.2%、33.1%,且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一些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條件還比較簡陋,食堂餐位不足、淋浴設施缺乏、師生如廁條件較差,學生課外生活較為單調,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還有一個問題是基本辦學條件還有“短板”。全國還有18351所學校未達到“底線要求”,其中小學15108所,初中3243所。個別省份辦學條件達到“底線要求”的比率僅有5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6個百分點。部分農村學校對配置的教學、生活設施設備疏於管理,新補充裝備的教學儀器設備使用率較低,採購的圖書過於陳舊、內容不符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一些農村學校未在教學、生活區配備消防設備,未設置明顯疏散標誌,存在安全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