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官陂丧葬风俗的由来,为什么人死后,要三天后才能出殡?

官陂丧葬风俗的由来,为什么人死后,要三天后才能出殡?

隔背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秀篆镇东部,处于福建省南部丘陵地带两大高山,龙伞岽和八仙座的中间地带,省定革命老区基点村,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旅游风景区。

诏安县官陂丧葬风俗的由来,为什么人死后,要三天后才能出殡?

官陂丧葬风俗的由来,为什么人死后,要三天后才能出殡?

在官陂,如有人过世,要“三朝”(即三天)才能“出山”(即出殡),这是有原由的。

相传四百年前,天地会在闽南一代活动频繁,惊动了当朝天子,于是多次派兵打压。

但因天地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使得官兵屡战屡败。

天地会难道就那么深入民心?有一日,康熙在朝廷坐不住了,他带上三两侍从,微服私访江南,以体察军政民情。

康熙来到江南,却震惊地听到,1653年火烧少林寺时,从少林寺逃出来的十个弟子,他们在天地会创始人洪二和尚(漳浦人)的资助下,躲进深山老林,并在那里建起了寺庙,这就是官陂林畲村的长林寺和大溪高隐村的高隐寺。长林寺的开山僧是“道宗和尚”。

康熙对这一传闻产生了兴趣,便要去造访长林寺。

且说康熙一行虽是“微服私访”,当地官员哪能不知道?他们早早就下了命令,要求康熙一行要经过的地方的所有居民,家家户户要吊红灯,挂彩旗。

这一日,康熙来了官陂,却见镇上一大户人家,门前不但没有吊红灯笼,反而绑着白布,屋顶也没有挂彩旗——这倒显得与众不同。

康熙纳闷了。

按说这人家也算是大户,怎能不挂灯笼、彩旗呢?

肯定不是因为穷,或许有什么隐情。他随即差人调查。

原来,这户人家刚好有一老人过世,原本打算今日“出山”,却突然来了道命令,说不准“出山”,家家户户必须披红挂彩。

这一命令让这家人不知所措,也忘了把门前的白布换成了红灯笼,一家人都躲在屋里痛哭呢。

虽然满人刚抢了汉人的天下,康熙总还算个明君。

听了这件事后,说:“死生亦大矣!怎能够人为地阻挡先人归天呢?还是尽早把他安葬了吧。”

就这样,老人在这一天“出山”了,这刚好是他过世的第三天。

于是,康熙走后,官陂就有了这样的规矩:无论男女尊卑,一律在过世后“三朝”“出山”,不再拖延了,以免劳民伤财。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丧事从简”的思想。

而就在不远处,与官陂一衣带水的大溪、安厚等地,至今还保留着必须挑“吉时吉日出殡”的习俗,有的甚至不惜为挑一个好时辰,得等上好多天呢。

在官陂还流行着一种说法,长林寺、高隐寺是因为皇帝到过才称为“寺”,而皇帝没有到过的地方,则不能达到“寺”的级别,如“庵前庵”(即“龙光庵”),可称得上方圆百里香火鼎盛的大道场,但因与皇帝“插肩而过”,只好屈就,只能称为“庵”了。

这些只是当地流行的传说而已,康熙也确实数次下江南微服私访,但到底有没来过官陂,还需要有心人的进一步考证了。

【本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