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區塊鏈的網絡仲裁服務商:將天價仲裁費削減95% 獲投1000萬

借力區塊鏈的網絡仲裁服務商:將天價仲裁費削減95% 獲投1000萬

“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有徵科技”這一名字出自《左轉·昭公八年》。

不過與名言相反,“信而有徵”卻不是金融行業的普遍特徵。據資料顯示,僅在網絡借貸領域,去年不良資產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而由於證據的缺失,企業為應對壞賬的仲裁不僅成本大而且耗時長。

張天緯和邢東巖想要通過區塊鏈技術固化電子證據,並連接企業、仲裁委、法院和律師,對糾紛案件進行電子化批量處理,以此降低企業仲裁成本。

去年9月,公司獲得東信基金1000萬元天使輪投資。目前,“有徵科技”已經服務包商銀行、新網銀行和多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在內的100餘家客戶。其仲裁時間可由原來的3個月以上縮短為最少7天,費用降低至原來成本的5%以下。

注:張天緯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從“亡羊補牢”到“未雨綢繆”

一個標的36億的案件,仲裁費用高達2000萬元,這讓張天緯印象深刻。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支付如此高昂的仲裁費用,但是在銀行和互聯網金融行業,卻有眾多公司面臨相同的難題:壞賬問題沉重維權困難。

與金錢投入相比,更麻煩的是法律程序並非一朝一夕便能走完。相比於訴訟,仲裁“一裁終局”時間較短,但是對於大部分公司而言仍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也需要組庭、開庭、質證等多個環節,至少得花費3個月以上時間。

除了成本高,仲裁結果也難以保證。傳統的法律服務在糾紛發生之後才介入,但是由於在項目運行過程中沒有進行證據鏈的建立,導致證據缺失,裁決結果不能得到保證。這就好比“由於在婚前沒有進行財產公證,證據的缺失導致離婚訴訟的結果未必能達到當事人的權益要求”。

沒有更好的法律服務,許多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公司只能通過催收公司或者談判解決債務問題。而催收公司不具備法律效力。

解決糾紛投入大、收益小、裁決結果還不可控,“這就是一個死局”。要把這“死局”盤活,張天緯及其團隊想從技術入手,把仲裁服務從“亡羊補牢”變成“未雨綢繆”。

簡而言之,有徵科技通過在項目開始和進行時,幫助企業建立數字化證據鏈,用區塊鏈技術固化電子證據。同時,藉助有徵本地化部署的系統軟件,連接企業、仲裁委、律師及法院等多方,降低企業的仲裁時間和金錢成本。

區塊鏈+網絡仲裁

有徵科技的服務流程如下:

借力區塊鏈的網絡仲裁服務商:將天價仲裁費削減95% 獲投1000萬

張天緯及團隊為客戶本地部署的軟件系統,主要有三個功能。第一,證據的保存,包括本地的清單、視頻、錄音等,主要是給客戶建立完整的數字化證據鏈;

第二,仲裁管理,對未發起仲裁的案例、已經發起仲裁的案例、和仲裁中的案例進行可視化管理;

第三,仲裁之後的資產管理,包括是否需要提交到各省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和聘請律師進行強制執行等。

在最後強制執行環節,團隊利用裁判民事網的公開數據,根據全國272箇中級人民法院(除去鐵路、知識產權等專業法院)和對應的開庭數最多的律所及律師,建立了1500餘名律師的數據庫。當用戶需要拿到仲裁裁決需要法院強制執行時,根據數據庫,客戶可以快速對接到當地的法院、律所及律師。

另外,在證據固化階段,系統使用區塊鏈技術,在本地生成文件,然後按照證據清單,蒐集並上傳資料,生成hash值後導入電子簽章,最終上鍊完成固化。由於信息經hash處理,不可還原出明文,由此保證了證據不會被更改,具有完整性和保密性。

仲裁委可以將其所收到的材料的hash值與鏈上的進行對比,即可驗證數據有無被篡改。同時該系統會通過非對稱性加密的方式,將數據發送給有徵科技。有徵在仲裁中將扮演“證人”的角色,證明數據並未被篡改。區塊鏈存證平臺由廣州仲裁委與有徵科技合作共建。

和傳統的仲裁模式相比,有徵科技提供的解決方案效率更高。在北京的訴訟立案最快三個月,而有徵科技最快能在7天內幫助客戶拿到仲裁裁決。同時,仲裁成本可以降低到50元/件,僅為原來仲裁成本的5%以下。

而張天緯介紹,傳統模式的仲裁費用是根據標的計算,但是最低也需要1000元。“這是仲裁員開一次庭需要的成本”,但是現在通過軟件服務,仲裁員每天可藉助平臺可以處理200個案子(為原來單個仲裁員1年的處理量),讓單個案件成本降低。

嘗試其他領域

仲裁可解決多行業和領域的糾紛。但有徵科技主攻金融領域,其原因有三:

第一、金融機構支付能力較強,付費意願較高,能保證公司穩定的現金流;其二、金融領域存在大量的壞賬和案件,需求明顯;其三、金融行業業務高度數據化,為互聯網的仲裁模式提供了便利。

不過隨著業務的壯大,張天緯及其團隊也將進一步在金融外的其他領域進行拓展。他解釋道,大多數公司的業務都可以通過仲裁的方式解決糾紛。比如,在房地產行業,總包方和開發商從開工之日起,就會出現不同程度違約,“總包方可能不能按時完工、而開發商則可能拖欠工款”。有徵可以為其提供貫穿項目始終的法律服務。

能否提供服務的核心前提是,公司的業務流程能否實現全數據化,或者全數據化的成本是否能夠被接受。比如,在電商領域,交易的最後一個環節“驗貨”,取證成本非常高。它需要每個快遞員配備移動執法儀器,全程拍攝。“這個成本不是客戶能夠接受的”。

這也正是服務其他傳統行業的難點——線下取證邏輯幾乎全部缺失。

張天緯介紹,為了服務其他傳統行業,有徵科技的第一步是要指導公司取證。首先將紙質的合同、文件均電子化,其次在交易環節採取拍攝視頻或錄音等方式,進行收集。“形式不重要,關鍵在於能證明法律關係。”數據化之後,才能繼續下一步服務。

除了傳統行業,跨國貿易也是接下來公司的業務之一。受限於司法主權,出海公司在國內的判決不能在國外執行。但是作為全世界158個《紐約公約》的締約國之一,締約國之間的仲裁裁決卻有義務執行。

張天緯舉了個例子,由於日本和中國沒有簽署相互承認法律的條約,所以中國法院的判決在日本可以不被執行。但是如果採用仲裁的方式,同一個案件,卻可以在日本委託當地法院和律師強制執行。

借力區塊鏈的網絡仲裁服務商:將天價仲裁費削減95% 獲投1000萬

6月6日,有徵科技舉辦有徵生態發佈會,介紹了有徵科技為金融行業客戶提供的以網絡仲裁為核心的系統化服務

為了涉足其他傳統領域和出海公司,在剛剛舉行的有徵生態發佈會上,公司與廣州仲裁委、聯通大數據和北大法寶建立合作,共同幫助企業解決糾紛。

有徵科技於2017年創立至今,已經服務包商銀行、網新銀行和多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在內的100餘家客戶。其仲裁結果在全國16個省份的152箇中級人民法院得到執行。

在盈利方面,法律服務的定價相對而言較為複雜,目前公司是結合客戶的案件量和本地化部署收取服務和系統開發費用。具體的營業收入有徵科技暫未透露,不過張天緯介紹,“2017年12月公司產品正式上線,今年才是我們真正的收費元年。”

去年9月,公司獲得東信基金1000萬元種子輪投資。目前,該項目正啟動Pre-A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客戶拓展。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