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紫砂壺燒製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可以燒製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於岩石層下且分佈於甲泥的泥層之間,泥層厚度從幾十釐米至一米不等。

紫砂壺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紫砂泥,被稱作"泥中泥,巖中巖",含鐵量較高,是紫泥、紅泥(朱泥)、綠泥(米黃色)的總稱。這三種泥由於礦區、礦層分佈的不同,燒成時溫度稍有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豐富多彩,其中以紫、紅、米黃三色為紫砂器的本色,而紫有深淺,紅又有濃淡,黃則富有變化。如果辨色命名,則有鐵青、天青、粟色、豬肝、黯肝、紫銅、海棠紅、珠砂紫、水碧、沈香、葵黃、冷金黃、梨皮、香灰、青灰、墨綠、銅綠、鼎黑、棕黑、榴皮、漆黑等。

紫砂泥,是一種礦石,主要出產在太湖西岸的江蘇宜興和浙江長興。這種塊狀岩石自礦層中開採出來後,首先經露天堆放,風吹雨打數月後,自然鬆散如黃豆大小,再用石磨或輪輾機碾碎,用不同規格的篩網篩選後,加水拌勻掇成溼泥塊,俗稱生泥,再用木槌反覆敲打,成為可以製作用的熟泥。

紫砂壺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團泥,也稱團山泥,是一個時期在團山礦層裡出現的紫砂泥與星點式本山綠泥混在一起無法分開,燒成後即成了銅色的團山泥。以後,把紫泥與本山綠泥拼在一起,也稱為團泥。

紫泥,深藏在黃石巖下,夾於夾泥礦層中,時厚時薄,底皂青是礦底層品質較好的紫泥。

紅泥,是泥礦中的石黃,紅泥中的佳品是朱泥。朱泥因礦源有限,且採掘困難。1973年原礦將近枯竭,紅泥產品近乎停產。乃以新材質,川埠紅泥、東山紅泥取代,呈色和可塑性不可擬比。1980年間,終於試製成功沾漿紅泥。一度曾用沾漿紅泥,替代生產的紅泥水平壺,以供出口,但工序複雜,成品率低,不久停產。到1982年運用科技配方,採用川埠土黃色的巖泥〈俗稱川埠紅泥〉嫩泥,加入適量鐵紅粉作為紅泥原料,從此大批量的應用,沿至今日。

紫砂壺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本山綠泥則是紫泥層的夾脂,也是原礦中比較稀少的泥料,一般很少單獨成型。因為:一是可朔性差,燒製過程中容易開裂;二是用後容易出現龜裂現象;三是數量較少,以至目前市場上純正本山綠泥製作的壺很少見到。

紫砂泥,其美不在“豔”,恰恰相反,美在一個“樸”字上。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太湖南岸這塊水土,還"養"出了舉世聞名的紫砂壺。只有這種獨特的泥料,才促成獨特的成型工藝,才融和了造型、雕塑、繪畫、詩文、書法、篆刻於一體,才使紫砂壺成為一種兼具實用和欣賞雙重價值的工藝美術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