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安集團如何處理企業傳承問題?

恆安集團如何處理企業傳承問題?

日前,恆安發佈年度業績, 2017年,恆安國際持續經營業務實現收入198.25億元,同比增加2.8%。

198.25億元的營收業績令恆安再度引起社會的關注,作為行業中的一艘鉅艦,它在成長過程中的競爭戰略、企業定位和商業智慧,都可以當作一個範本來參考。但一艘商業鉅艦的行駛離不開優秀舵手的操縱,如今這艘鉅艦跟中國所有從這四十年成長起來的企業一樣,也到了該考慮下一個掌舵人的時候了,那麼恆安是如何搞定企業傳承人問題的呢?

恆安集團如何處理企業傳承問題?

傳承人問題成謎 外界猜測紛紛

外界紛紛傳言恆安執行總裁、首席運營官(COO)許水深,有希望成為接班人人選。

也有人認為恆安極有可能延續家族成員+職業經理人模式。並且將會延續施文博、許連捷“雙人領導”機制,由施文博的兒子施煌劍與許連捷的兒子許清池一起,合力繼續管理恆安。

目前恆安執行董事的構成是這樣的:

恆安集團如何處理企業傳承問題?

恆安集團如何處理企業傳承問題?

出奇招 棄家族式管理

企業在香港上市後,許連捷作出了兩大重大決策。

首先是2001年恆安與美國著名的管理諮詢服務公司湯姆遜集團簽訂為期3年的合同。湯姆遜對恆安施行新的管理模式,從各個方面的細節對恆安各部門進行培訓,比如過去許連捷講話很大聲、就連這種細節也被要求改正。

許連捷有一次由於在演示會上直斥一位經理推卸責任,湯姆斯顧問經理立刻宣佈散會,並嚴批許連捷並要求他向全體員工緻歉。

到2003年底,恆安完成了蛻變:管理架構、模式流程全面變革,實行市場跟銷售分離,推行競聘上崗,勸退包括許連捷兩位胞弟在內的眾多家族管理層成員。

許連捷後來表示,導入“TCT”後,僅採購成本控制節約一項,就足以支付湯姆遜集團1000萬美元的學費。

後來雙方雖然提前終止合同,但恆安繼續堅持“TCT”變革,利潤逐年大幅增長:2002年約2億港元,2003年2.5億港元,2004年3億港元,2005年4.5億港元,2006年6.9億港元。

第二,將改革的大刀指向家族式管理,勸退一部分家族成員及鄉親,明晰股權。

恆安草創初期是一個混合型的合資企業。其中,港資施文博佔1/3,許連捷方面佔股1/3,安海鎮政府佔1/3。

恆安集團如何處理企業傳承問題?

其中,許連捷負責日常運營,施文博負責海外事務,政府方面負責土地及相關方面的服務。

後來,恆安進行鄉鎮集體企業改制時,國資成分合法退出,從而上市成為家族式公眾企業。

1999年上半年,許連捷開始“不留情面”對內部進行變革。此舉不僅“去家族化管理”,而且在深層次對產權結構進行了一次優化調整。受恆安的影響,晉江許多家族企業也借鑑恆安模式。

另外,恆安也很早推行“員工持股”的企業,為吸引、鼓勵重要人才,許連捷也曾讓渡部分股權。

據最新消息,施文博和許連捷”分別持有上市公司20.09%、19.38%的股權;另外,施文博個人還從二級市場增持公司0.05%的股份。(微:全球閩商匯,更多精彩閩商資訊等你來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