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足艱難贏下緬甸,這種贏球方式真的感覺很爽嗎?

中國男足艱難贏下緬甸,這種贏球方式真的感覺很爽嗎?

一開始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國足當年“6·15”慘案後範大將軍的一席話語,即使是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這句一語中的的話依舊令人浮想聯翩,“中國隊若再不改觀接下去就要輸越南了,泰國隊輸完輸越南再輸緬甸,接下來沒人可輸了。”

我們不知道範志毅是否是章魚保羅附身,但從那一席話散播開後,中國各支國字號隊伍的確與緬甸、越南等“魚腩”球隊產生了瓜葛。無論是在去年的U23亞洲盃預選賽戰平由外賣小哥組成的柬埔寨的U22國足,還是在濰坊杯上慘遭緬甸絕殺的國青,此後大大小小的賽事中,中國隊貌似是五行被相剋一般在他們身上再佔不到絲毫便宜。

中國男足艱難贏下緬甸,這種贏球方式真的感覺很爽嗎?

本來是寄希望於一場大勝來鼓舞士氣並走出中國杯的陰霾,卻險些鬧的臉面無存。賽前不少嘉賓與媒體都坦言,實力上的“懸殊”以及陣容上的“差距”,國足將“無可避免”地迎來一場大勝,也藉此用實力“羸弱”的對手來演練一下戰術配合為亞洲盃做準備。甚至在賽前某直播平臺的解說嘉賓還在質疑為何國足會找這種球隊來熱身,而現實只回了他兩個字:呵呵。

想法是好的,可惜這支國足空有虐菜的心卻沒虐菜的本事,本想挑個軟柿子捏沒成想自己其實就是個軟柿子。緬甸隊的世界排名以及過往的交戰履歷獅王就不多做闡述了,我們能看到的是,就是這支在十一年前的世預賽資格賽上被國足7:0、4:0完虐的對手,不但在客場僅一球小負還在下半時險些攻破國足城池。近些年來足球在緬甸發展迅速,但也絕不至於進步到能跟國足一決高下的水準。那麼問到為何各個方面差距懸殊而比分卻這麼接近,這個問題問的好,得去問這一批國腳們了。

中國男足艱難贏下緬甸,這種贏球方式真的感覺很爽嗎?

其他場次都還好說,這次還請各位官員千萬不要再給國足編織出“試驗不同陣容”、“球員需要磨合”、“多位國腳因傷缺席”等諸多開脫理由了。球員們享譽著世界級高薪,在最舒服的環境下踢球不愁吃不愁穿出門搞不好還被球迷圍起來要合影,中國足球除了自身水平其他都是世界級。再看看咱們的對面是一批什麼球員?身材瘦小身高超高170cm的並不多,再加之身處動盪的東南亞,足球得不到緬甸政府的有力支持。甚至他們還要沒日沒夜的找兼職為生計奔波,別說優良的訓練器材,如若找不到合適的第二份工連吃飯都成問題。

這支來華的緬甸陣容中有數位國腳均還在東南亞某些球隊效力未能隨隊到南京,整支球隊大多是由U23球員組成,等等,那這不就相當於是一支緬甸二隊了嗎?而就是這樣的對手,國足在自家門口險些讓對手全身而退。從07年的7:0到如今的1:0,到底是緬甸足球進步了,還是國足真的一蹶不振所釀造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