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的北航“黑科技”:中國首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

1956年,北京航空學院的飛機設備系提出了搞無人駕駛飛機的設想。

當時的國外專家聽說這一設想,直白地表示:“無人駕駛飛機技術難度特別大,自動著陸問題特別是在陸地跑道自動著陸問題非常困難,中國同志當前不可能解決這類複雜的問題。”

可是北航人偏不怕困難。1957年下半年,北航開始醞釀無人駕駛飛機的技術方案。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1958年6月29日,北航成立了無人駕駛飛機研究機構,後逐漸形成教師、工人、學生三結合的研究隊伍。

據項目總設計師文傳源先生回憶:“(當時)飛行本身的教育都受到制約,至於無人機,更談不上。而且因為發達國家對無人機保密性很強,圖書館也找不到關於無人機的任何資料。”

就在這“一無資料,二無經驗,三無設備”的艱苦情形下,北航人摸索著前進。

無人駕駛飛機的控制系統需要上萬個零件,除了電子管等現成的元件外,其他零件都由北航師生在學校的加工車間中自己製造

1958年7月至1959年2月,這架北航人研製的無人駕駛飛機順利完成三個階段的試飛工作,創造了北航歷史上的一大驕傲,實現了中國無人駕駛飛機歷史上的“零的突破”。

她,就是“北京五號”

59年前的北航“黑科技”:中國首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

述海拾貝

59年前的北航“黑科技”:中國首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

59年前的北航“黑科技”:中國首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

⬆ 文傳源

1918年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時任“北京五號”項目組指揮、總設計師

“首先要列計劃,要有試飛計劃……一切行動都要按試飛計劃做,但是腦子要靈,在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你怎麼才能採取應急措施。”

59年前的北航“黑科技”:中國首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

⬆ 範躍祖

1936年生,北航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

時任“北京五號”項目組地面操作檯組成員

“最後總結了一下,(我們)第一要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第二,我們感覺到,學校搞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創新的工作,學校的任務,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才,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科研的動作,完全從書本到書本,是培養不出來(人才)的

。”

59年前的北航“黑科技”:中國首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

⬆ 易正本

1930年生,曾任航空期刊雜誌社副編審

時任“北京五號”項目組蘇聯專家翻譯

...蘇聯專家也不支持他,他認為那個技術難度很大,好像他們(蘇聯)也沒搞出來。

航曉史/北航校史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