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雲科技:場景“小”數據撬動企業“大”智慧

當前數字化轉型進入加速期,全球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中國更是如此。根據IDC的預測,到2021年,至少50%的全球GDP將會是數字化的,中國數字經濟的比重將達到55%。

中國企業的數量超過4000萬家,縱然身處數字化轉型浪潮,卻有很多企業在兩大挑戰面前折戟沉沙:IDC分析認為挑戰之一在於中國85%企業處於數字化轉型初級階段,挑戰之二在於60%的中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受阻於IT技術與設施不足。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頂級首席信息官上海峰會現場,與會的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達成共識,認為“數據和如何使用數據”成為在數字經濟時代取勝的關鍵,而新技術支持的創新工作將進一步發揮作用,引領關鍵技術與各行業深度結合。技術服務商們不僅要做好新技術的使用與應用,還需要具備洞悉行業發展本質與趨勢的能力。

“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數據,這並不嚴謹,我們認為,產生數據的場景遠遠比數據本身更有價值。”駐雲科技COO肖凱告訴在場的企業管理者,如果想搶灘數據新能源,最緊要的是把數據用場景下的數字化方式結構化存儲,建立基於互聯網的垂直網絡,完成有效數據的積累,未來才有機會實現商業智能。

這是肖凱基於駐雲服務4000家企業客戶後的經驗之談。作為雲時代的IT技術服務提供商,在過去五年,駐雲幫助各行各業的領先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實踐,創造性地總結出了生產變革“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的三步走戰略路徑,以期給轉型中的企業提供借鑑和參考。

駐雲科技:場景“小”數據撬動企業“大”智慧

高級數字化:業務數據化

隨著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化生產從軍事、航空等高價值領域擴散到各行各業。在駐雲肖凱看來, OA、ERP等實現了企業節點鏈條、資源、供應鏈等數字化管理,但這只是流程的數字化,所產生的數據顆粒度粗、缺乏實時性,並且需要大量人工干預,這是低級數字化程度的典型表現,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在萬物互聯的新趨勢下,高級的數字化應該是業務的數據化,不僅要精簡流程,還要減少人工介入。

“OA設定了非常複雜的流程,但實際上OA流程中的節點是對人的調度,這本身就代表了那個流程節點並沒有完成數字化,所以需要人去確認。”這與電商一類的新業務流程相形見絀,整個交易過程從引導、信息獲知、購買決策、支付、發貨、收貨等均無需“人工”干預。

肖凱進一步分析說,真正的業務數據化,使得小顆粒度的數據被客觀地記錄了下來。就像通過一個智能手環去幫助一個工人實現運動量感知和相對定位,可以更精確計算他的工作狀態,通過合理手段就可以提升他的工作效率。今天,更靈敏的傳感器、更強的計算能力和更大的存儲能力,使得實現更小顆粒度的數字化成為可能。

“但這仍然不夠,如果單純提高個體的數字化程度,而沒有有效地組網,就無法產生足夠的類似的樣本數據,”肖凱說,“因此除了提高數據分辨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數據組網。”他認為,今天最大的網絡是互聯網,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每個數據個體進行連接。

網絡化:高階的業務數據化

“傳統意義上的數字化與互聯網化最大的區別在於,不僅僅只是把線下的流程變成可以在計算機裡處理的數據,同時要接入網絡,要通過網絡產生網絡效益。”肖凱認為,數據組網是業務數據化的高級境界,企業管理者是否能夠看到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技術對於企業業務的影響,決定了企業的未來興衰。

駐雲正在幫助企業建設鋪滿傳感器的業務網絡體系,將生產製造、前端管理納入到一張網裡。亞洲第一大購物中心正佳廣場的數字化轉型就是一例。據悉,該中心業務繁雜,不僅有著大量獨立的系統——智能停車、WiFi、OA、商城、支付等等,系統間數據缺乏流動性,沒有產生真正的價值;同時,日常的運營、營銷沒有IT管理系統,收費依賴人力和經驗;商場也很少與消費者直接接觸,即便擁有大量沉睡的會員,也沒有足夠的手段將這些資產轉化成商場和商戶真正的流量。

駐云為其提供了整個智能商業平臺的業務諮詢與落地,從頂層設計、運營、營銷活動、用戶、客服等模塊進行需求分析和功能設計,開發一套運營管理系統實現“人、貨、場”核心要素的網絡化連接並進行可視化呈現。不僅有線上結算、數字廣告、智能POS機、智慧物業、智慧商鋪等,通過網絡效讓數據“活”起來,還利用了數據大屏的服務,把整個購物中心的狀態實時展現。“通過新的技術,讓你的產品快速地在這個市場中、在消費者中流通起來,讓你的庫存壓力變小,讓消費者喜好變得可預測……當你擁有了把線上線下數據彙集的能力,就將產生更多的場景。”

甚至在後期,駐雲會為這個運營平臺加入人工智能。通過不斷的深度學習最終擁有機器智慧。“通過人工智能的手段,在你的辦公室電話機上,插上一個設備。有人電話找你說‘我要招商,我要一個店鋪,謝總你幫我安排一下’,這邊就會回一句話,‘我已經安排公司的李總跟你對接,待會兒就會打你的電話’。注意,這個時候可能謝總在家帶孩子,帶孩子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這是智慧商業的未來雛形,可以指導決策並最終取代人工決策。

與很多人的觀點不同,肖凱認為在現實世界中,數據本來就在那裡,因此數據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分辨率下的數據,這也就決定了智慧的高低。肖凱說:“企業需要的是場景小數據,這是戰略關鍵,接下來才是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的實施過程。”

場景小數據驅動智慧化未來

“場景定義了數據的邊界,而定義數據的邊界,就定義了數據使用的方法。合理應用場景相關的數據,才是你真正需要的數據。”肖凱引入了一個概念——場景小數據,企業真正需要的是在特定場景下產生的數據,而非一份冗長的大數據分析報表。

他認為,現在很多企業對大數據的最大誤區,就是忽略了基礎環境變化導致的數據無效性。今天企業很多做的數據化,來源以電商平臺給的數據為主,包括網上的評論數據。駐雲曾經將把淘寶系的數據引入正佳廣場進行比對,結果不能說毫無用處,但是參考意義並不大。

作為阿里雲的使命級合作伙伴,駐雲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將雲計算技術和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場景結合,讓企業擁有更高效的工具和更智慧的能力,去挖掘數據新石油,讓企業擁有從“數據處理”進化為“數據創造”的新商業模式。一家化工企業在曾駐雲的幫助下,從代理商和銷售渠道數據中,孵化出一個新的業務場景——數據支撐下的供應鏈金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同期舉辦的華鷹獎頒獎典禮上,駐雲再次獲得“傑出雲服務解決方案獎"。肖凱介紹,駐雲科技是國內領先的IT技術服務提供商,在雲計算技術服務市場佔有率第一。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各項挑戰,駐雲科技推出一站式雲計算服務品牌CloudCare,提供基於雲的業務創新、技術應用及管理服務,擁有多款雲管理工具、技術服務專家以及豐富的互聯網架構解決方案等。

IDC中國區總裁霍錦潔認為:“第三平臺從2007年的試點試驗階段進入到了倍增創新的第二階段,第三平臺的各項關鍵技術與各行業深度結合實現倍增創新是第二階段的核心所在,也將為2022年以後到來的以新技術為支撐的智能自治企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數字經濟時代,迎接新時代、重構新平臺、建立新信任、提供新體驗將成為企業用戶和技術提供商們未來戰略的重要依託。

駐雲率先提出未來要做數據MSP(Managed Service Provider),通過更高級的數字化、網絡化,幫助企業挖掘、清洗、分析、洞察場景“小”數據,最終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化乃至智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