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 心靈之旅 (上)

旅行的享受分為各種層次,一是感官的享受,美景讓人目不暇接,美食滿足口腹之慾,二是智識的享受,豐富的歷史與地理讓人一再探究,文化與科技的創新激發對比與思考,三是心靈的享受,在異鄉遇到久遠的純真,剎那間獲得頓悟,心靈為之鼓盪震顫。

美景美食易得,歷史人文自然之知識也比比皆是,而難有旅行叩打心靈之門。這次不丹卻給了我一場可遇不可求的心靈之旅。

從香港出發,飛經重重雲海與隱隱山巒,飛機最後在峽谷間滑行向下,機翼下即是開墾了梯田的山坡,冬季的山乾枯土黃,一棟棟人家住戶距離甚遠,孤單的立在山腰或山頭,俯視層層疊疊的梯田。

在帕羅機場,下了飛機,聞到空氣中一股煙火味,接待的當地導遊抱歉的說,因為冬季乾燥,最近山火不斷,空氣不太好。到上了車,開往首都廷布,途中一座山緊連著一座山,山高且枯,山底狹窄的河谷中,一條來自喜馬拉雅山的河流蜿蜒流淌,袒露小半的河床上佈滿鵝卵石。山路彎窄,沒有路燈,路邊不時有人家,鋁板屋頂,白色牆,屋簷牆頭畫著不丹粗線條的傳統彩色圖案,屋簷下掛著一串串不知名的白色穀物,和一袋袋出售的蘋果。路上車輛揚起塵土,而院子裡晾曬著衣服,黑髮紅臉的不丹女人和孩子漫不經心的看著車子經過。

不丹: 心靈之旅 (上)

我看著用木柵欄圍住的路邊小樹,那麼枯黃矮小,心裡一陣失望,這就是最幸福的國家之一不丹嗎? 風景單調平淡,建築與人似乎也沒有特別之處。

導遊文殊大概見多了人們初到不丹的不適應,帶著一點歉意地笑容說:我們不丹很小,沒有你們國家發達,我們國家很簡單。

同車的遊伴問起不丹的習俗,他說不丹人沒有姓,只有名,生下來送到附近的廟裡,跟著廟裡的菩薩起名字,他的名字就隨文殊菩薩的稱號。不丹人少,沒有姓,也不妨礙親戚朋友互相知道。不丹允許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但是現在的年輕人都是一夫一妻。

他指向路邊砸石修路的工人,說:這些人都是印度人,不丹人不會修路。文殊和我們看到的不丹男人一樣,穿著傳統的不丹服裝,衣服類似寬大的蒙古袍子,但是領口敞開交錯像漢服,紅色細格紋圖案,袖口反捲出一截白色裡袖,袍子直到膝蓋,腿上是黑色緊身襪,腳上穿黑色皮鞋。

不丹: 心靈之旅 (上)

(導遊文殊)

而修路的工人們戴著帽子,垂下擋灰的布巾,他們穿著灰撲撲的現代服裝,比不丹人更黑。修路人的卡車裝飾著彩色的圖案,卡車頭上經常畫著兩隻大眼,很有印度風情。

在中途,我們停下來,在一座小廟邊休息。廟在河對岸,要過橋,老橋兩端有門樓,已經破舊,但是幾百年前的手製門鎖還烏黑堅實。新橋只是一條木板鋪就的小橋,兩邊攔了鐵網,走上去搖搖晃晃,橋邊掛滿了五色經幡,印著藏文的佛經,在風裡飄揚。

一隻黃狗從山坡上輕快的跑下來,嗅嗅我們一行人,然後選定了我女兒,跟著她腳邊打轉。文殊告訴我們不用怕,這狗沒有老闆,不咬人。文殊在尼泊爾讀佛學院時跟一個臺灣人學的中文。我們笑他用詞不準,他不以為意,強調有老闆的狗要工作,要看家,會咬人。沒有老闆的狗膽小,不咬人。

不丹: 心靈之旅 (上)

女兒熱愛小動物,這時高興的不知如何是好,把黃狗的頭和背摸來摸去,此時陽光正好,風也在河谷間吹,河水嘩啦啦的流。狗舒服的閉上眼,被撫摸的昏昏欲睡。

我們繞著掛了經筒的佛塔一圈,然後回去繼續上路。狗並排跟著女兒過了橋,直到我們上了車,立在車門前看。文殊拿出一些油炸的糕點給狗吃,狗就高興的吃起來。

中午到了廷布,廷布雖然是首都,但是房屋密集程度和繁華程度還不及中國的一個縣城,房屋大多不超過六層,甚至也沒有紅綠燈,只有一個路口有一個全國唯一的交通崗亭,裡面站著一位交警,手勢緩慢的指揮交通。但是不丹也在發展,十年前的廷布只有幾棟樓超過三層。而如今的廷布街頭已然到處都是現代元素。在上學的學生和上班族按國家規定都穿傳統服裝,但是很多年輕男女穿著牛仔服緊身褲,男孩叛逆的髮型,和女孩濃重的眼線顯示他們並非與世隔絕。在路過一處私立學校時,我看到外牆上刷著大幅的標語: Get skilled, Be somebody (學習技能,出人頭地),街上很多手機店,掛著蘋果、vivo和oppo的招牌。

不丹: 心靈之旅 (上)

(首都廷布)

下午,我們參觀了手工造紙作坊、國家紀念碑、大佛像和廷布宗。廷布的街頭到處可見沒有老闆的狗,從早到晚的睡,在草地上,在佛塔邊,在樹下,因為失業,了無牽掛,睽睽眾目下睡得天昏地暗。國家紀念碑是一個大佛塔,在四周轉經的多是彎腰白髮的老人,搖著小經筒,一圈一圈的圍著佛塔轉,佛塔外面有三排木板,供磕長頭朝拜的人用。

宗是不丹政教合一的辦公場所,喇嘛在裡面學佛唸經,政府官員在裡面辦公,廷布宗也是國王辦公的皇宮。離宗不遠,經過一個小高爾夫球場,在平地稀少的不丹,高爾夫球場算得上是奢侈設施。球場裡面有人在打高爾夫球,但沒有球童,也沒有高爾夫車。在宗的高牆外,有一排謙遜的小平房,是各部委的辦公室,門口依次掛著農業部、教育委員會等小牌子。而宗則是白牆聳立,紅頂彩畫,和西藏的巴達拉宮相似。我們去的時候正好是下班時候,身披黃布的部長們下班了,配著劍三三兩兩走出來,一隊穿白靴的士兵扛著旗子,跟在吹喇叭的紅袍喇嘛後面去降旗,過了一會兒,一隻大黑狗興沖沖的追著降旗隊伍跑過去了。隊伍走遠了,一隻花狗坐在草坪的樹下,看著下面國王的起居宮室。夕陽斜照在對面的山頂。

不丹: 心靈之旅 (上)

我和女兒在晚餐前在廷布街頭閒逛,除了一兩家服裝店,和手機店外,最多的就是雜貨店,每家店都掛著國王或者國王全家的肖像,國王年輕英俊,很少笑容。導遊文殊說過這是國王的威嚴,寡言少笑,說一句算一句。

我們走進一家雜貨店,裡面兩三個男人擠在一起看足球比賽,店裡除了洗髮水香皂之外就是袋裝食物,在眾多零食中,竟然有一盒浙江某廠出產的棒棒糖,放在頂層,似乎有數年之齡。我們選了一袋印度產的玉米片。在酒店對面,有一家麵包店,還有一個韓國人開的服裝店,擺著優衣庫之類的品牌和一些仿冒的

LV包,店主人是一個年輕的韓國女人,不抱希望的看著我們。服裝店的對面是韓妝店,做一些半永久妝的服務,一個小女孩沒有人看著,坐在椅子上。

在廷布的夜晚,燈火次第亮起,街上的車流首尾相連,不丹讓我迷惑,這是我心中世外桃源的不丹嗎? 晚餐時,同行的人們聊起,有人感嘆不丹的幸福大約來源它的封閉,對國王的崇拜不正如幾十年前中國的偉人崇拜?在人們不斷與外界接觸中,不丹的幸福能維持多久呢?

第二天早上,我們去了一家佛學院。佛學院也有佛堂,喇嘛們在裡面唸經,大喇嘛看著經文,專心致志的念,小喇嘛好奇的看看我們,過了一會兒,法螺法號法鼓轟響,低沉莊嚴,帶一點哀傷。喇嘛們用一種彎曲成半圓形的鼓槌敲擊海藍色的鼓面,鼓上畫了微笑的粉色骷髏頭。

不丹: 心靈之旅 (上)

有不丹家庭穿了精美的傳統服裝,牽著小孩,在佛堂磕頭,獻了供奉,然後坐在角落聽經。

文殊帶我們去見佛學老師,老師講解了不丹人信奉的蓮花生大師,據傳他是佛陀的轉世,從蓮花中出生,我們恭敬的聽,老師用不丹語講,文殊給我們翻譯。多年的科學教育讓我難以相信人不由父母精血養育,我提出疑問,老師說因為你在黑暗中,所以無法想象門外的光明,也許是吧,我不置可否。

一位小喇嘛過來給我們奉茶和點心。屋裡雕欄畫壁,彩桌厚毯,老師背靠窗子,看不清面容,圓頂的窗子外是山,山上有樹,陽光明亮。

老師教我們唸經,然後打坐。我們坐在椅子上,文殊坐在地上。“打坐要順其自然,選自己開心的時候,每次一分鐘就可以,心裡不要想其他事情,不用閉眼,想著眾生在輪迴中受苦,我們要關照眾生,心中有愛。” 老師教導。

屋中一片寂靜,我睜著眼,盤腿而坐,手放在膝上。

我對著窗,看到山,看到陽光中的樹,心中非常平靜,無思無慮,想不到眾生,想不到自己。有一隻鳥停在外面的樹上,看不到它,只聽到它在婉轉的叫,忽高忽低。在龐大的山下,在一棵風中搖擺的樹上,在流雲的天底下,一隻小小的生命盡情的鼓動著自己的胸腔。我在打坐,它在歌唱。

什麼是佛?什麼是空?我們軀體散去,歸於塵土,歸於宇宙,與鳥獸山川樹木一體,眾生中有我,我中有眾生,萬物由實到虛,由虛到實。佛法有千萬,這是我那一刻的佛與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