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劇備案公示看國劇創作的三大重心轉移

从电视剧备案公示看国剧创作的三大重心转移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來源 | 電視劇鷹眼(TV-insight) 文| 煢兔子

隨著廣電總局發佈《2018年4月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可以看到,2018開年至今,年代背景為改革開放至今的當代題材劇的數量再創備案新高,共計69部,佔4月份公示劇目列表的62.73%。

从电视剧备案公示看国剧创作的三大重心转移
从电视剧备案公示看国剧创作的三大重心转移

題材風向轉變,古裝劇積壓嚴重前景難測

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兩大古裝劇《如懿傳》《巴清傳》的缺席讓市場損失了不少亮點,同時,多部大古裝的放送形式變更為由臺轉網,也導致古裝劇在第一季度話題性不足,缺少全民“爆款”。

事實上,不止《如懿傳》《巴清傳》,許多古裝劇都面臨著難以播出的可能,部分人將這一現象歸咎於去年年底流傳的新“限古令”。從政策上看,幾次重大會議與相關政策都將現實題材作為重點扶持對象,雖然針對古裝劇沒有明文規定,但是扶持現實題材的號召將側面積壓古裝劇的生存空間,市場風向儼然轉變。

从电视剧备案公示看国剧创作的三大重心转移

一直以來,平臺方對古裝劇有著強烈的購買慾望,資源、資本的湧入吸引了很多製作方、投資方、甚至電影大咖投入古裝大劇。有趣的是,儘管古裝劇的數量、成本屢創新高,但真正可以實現播出成績和口碑雙贏的古裝劇屈指可數。市場更多的討論聚焦在古裝劇的同質化現象,以及胡亂改編歷史、演員表現不敬業、後期製作粗糙等問題,也正是這些問題引起了行業的高度重視,導致古裝劇審查更為嚴格,播出難度加大。

內容為王的當下,如何重新點燃古裝劇的生機,已經成了所有影視公司的重大議題。同比2017年1-4月古裝題材的備案情況,2018年1-4月的古裝題材數量比去年增加了2部,但內容主要以人物傳記為主。以4月份的備案項目為例,根據歷史真實人物改編的傳記型電視劇將成為古裝劇打開市場的新風口:

从电视剧备案公示看国剧创作的三大重心转移

4月份14部備案的古裝劇中,8部劇或以真實歷史為背景,或以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為核心進行劇本創作,例如茶聖陸羽、發明“造紙術”的蔡倫、清朝康熙年間的平亂名將藍理等等。這類劇本將通過還原歷史人物的事蹟,彰顯歷史角色的人格魅力,同時也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這樣的古裝劇,才是真正符合市場期待,引領中國古裝題材走向健康發展的優質作品。

立“高原”攀“高峰”,頭部影視公司落實“提質減量”

從1-4月電視劇備案情況來看,影視製作機構雖不乏華策克頓、新麗傳媒、檸萌影業等頭部影視公司,但是這些頭部影視公司的備案數量同比有所下降。

从电视剧备案公示看国剧创作的三大重心转移

在4月召開的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上,國家廣電總局局長聶辰席曾指出:中國電視劇雖然取得了突出成績,但是整體品質不高,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仍未根本扭轉,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仍未徹底解決,成為困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癥結。

聯繫到當下大環境,今年頭部影視公司備案數量的縮減或許正是製作方重新解構發展方向的第一步,由此落實“提質減量”的號召。時代發展下,社會娛樂活動越來越多樣化,影視劇能否繼續保持對觀眾的吸引力,提升整體品質是關鍵。對國內當下影視市場來說,數量是必要的,但絕不是根本要素,影視公司作為內容生產方,應該把提高質量品質放在第一位,立足“高原”攀“高峰”,推動影視市場繁榮。下一階段,創作令觀眾信服的故事,讓人物立於真實,賦予劇本更深層次的內涵,展現新時代電視劇的主流價值觀,將成為所有內容生產方突出重圍的新思路。

無論是政策還是市場,都在對影視劇創作提出新的要求。隨著中國電視劇步入新時代,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開始將目光轉向現實生活,積極創作能讓觀眾產生現實共鳴的作品,創作重心的轉移正是開啟新時代的第一步。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