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苗元素”精織“普法網”

“有了《監察法》,就像我們的莊稼來了貓兒守,無論是誰觸犯群眾利益都難逃法網、全面覆蓋,田鼠再不敢去偷吃。”松桃苗族自治縣長興堡鎮白果村,銀飾玎璫、苗歌激盪。該縣紀檢監察干部正在以“苗語釋法·苗歌宣法·苗文普法”的方式向當地苗族群眾宣講監察法。松桃苗族自治縣是全國五個苗族自治縣之一,苗族人口占比68.1%,是黔東北地區至今唯一保存苗族語言、服飾、風俗習慣等顯著民族特徵的自治縣。其中,白果村就是一個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這裡全村皆“普雄”、喜“翱唦”,識“叨雄”。(譯義:“普雄”為苗語;“翱唦”為苗歌;“叨雄”為苗文。)而松桃苗歌是流傳於該縣境內的民族文化瑰寶,尤崇即興發揮、現編現唱。歌詞多為七言一句,韻律悠長、遣詞生動,是當地苗族同胞在不斷遷徙中用來記錄生活、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歌樂紐帶。連日來,該縣紀委監委專門備尖兵開小灶,派遣擅長苗歌編唱的苗族紀檢監察干部深入白果村開展“三苗”宣講,用群眾聽得懂的“家常話”,聽得明的“打比方”,聽得歡的“龍門陣”。重點宣傳“哪怕是遠在旮旯角的苗寨,‘芝麻官’‘微權利’也被監察法全覆蓋”的理念,引導苗族同胞提升法紀意識,打通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毛細血管”。該縣紀委監委於4月13日在全市率先開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自學微課堂”、“自測微考堂”兩個線上平臺,截至6月1日共有14961人次參與,發放宣傳手冊3000本;宣講242場次;專題苗語釋法50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