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為何會出現貿易逆差?

3月為何會出現貿易逆差?

中國3月進出口總值(按美元計)同比增長5.3%,相比於上月的24.2%明顯回落。其中,出口同比增長-2.7%,預期11.8%,前值44.5%;進口同比增長14.4%,預期12%,前值6.3%;貿易帳逆差49.83億美元,自2017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月度貿易逆差。

3月出口出現近一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較2月的44.5%明顯放緩,且大幅弱於市場預期,主要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春節滯後因素。由於元宵節一直延續至3月2日,使工廠的開工時間明顯晚於去年3月,春節前的趕工推升2月增速,而節後開工遲緩則拉低了3月增速;二是外需因素。3月歐洲和日本的製造業PMI呈現高位回落,全球PMI也有見頂跡象,外需的放緩在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出口增速;三是匯率因素。今年以來,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繼續升值,2月達到了121.85,比去年同期上漲3.83%,已達到近兩年的最高水平,同樣會拖累出口增速。

3月進口同比增長14.4%,高於前值和市場預期。由於大宗商品價格在3月份以回落為主,所以進口超預期主要反映出內需比較穩健且匯率產生了一定的支撐作用。需要注意的是,3月從美國進口增長並不快,中美貿易摩擦尚未對進出口產生明顯影響。

3月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已降至2017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往前展望,全球經濟復甦進程放緩將逐步制約外需增長,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將逐漸凸顯其威力,加之人民幣匯率影響偏負面,這些都意味著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逐漸減弱。而進口在價格貢獻持續退潮的過程中,也將隨內需的放緩而逐漸減速。(王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