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評遭騰訊退貨背後:曾搶隊友貨源被炮轟,大號集體焦慮流量變現

差評遭騰訊退貨背後:曾搶隊友貨源被炮轟,大號集體焦慮流量變現

撰文|譚文琦

楊樾把機關槍對準了差評,向曾經的好兄弟發出一連串討伐。

他指責差評賣貨時坑騙合作者,囂張且無視行規。差評是楊樾擔任理事長的有贊自媒體商盟的理事成員,雙方曾試圖一起賣一款小火鍋,結果鬧翻了。而就在翻臉前幾個小時,雙方還在酒桌上推杯換盞。

這本是一年前有贊商盟的內部糾紛,但不久前,當差評因為獲得騰訊投資引發眾怒被廣泛質疑洗稿時,楊樾再度提及直指其三觀不正,差評這個明星內容創業者在文字和生意上的口碑全線失守。

差評遭騰訊退貨背後:曾搶隊友貨源被炮轟,大號集體焦慮流量變現

楊樾朋友圈截圖

檄 文

時隔一年,楊樾和其他商盟成員依然因為差評的做法而生氣。

差評遭騰訊退貨背後:曾搶隊友貨源被炮轟,大號集體焦慮流量變現

楊樾

雖然跟一條、十點讀書、咪蒙這樣的千萬級大號相比,差評還有一定差距,只有500多萬粉絲,但卻是有贊自媒體商盟中的頂級資源。而從粉絲量和GMV來講,差評的體量也明顯比楊樾大。綜合有贊和差評今年披露的數據,楊樾大概有3萬粉絲,一年能有2000萬的銷售額;差評有500多萬粉絲,“差評黑市”每月流水400多萬。

楊樾說,當時“非常震驚”,差評的行為無視了“世界上一切最基本的規則和道義”。一位內容電商從業者告訴AI財經社:“翹貨直接找供應商合作跟洗稿一樣讓人討厭,因為這違背了基本的商業規則。”

差評聯合創始人狄欣新通過微博回應稱,作為當時的電商負責人,與楊樾並不認識。“身正不怕影子斜,你就繼續作下去,樹要皮,人要臉。”

兩位商盟創始成員還記得一年前楊樾在群裡抱怨此事,“不管是內容電商還是什麼,都要遵守基本的行業規矩。”

雙方在微博和朋友圈短暫交鋒後,默契地沉默了。楊樾和狄欣新均拒絕接受採訪。據知情人士透露,楊樾已刪除了有關此事的朋友圈。

“不要說這事兒了,還是息事寧人吧。”一名商盟成員在激動地歷數差評罪過後如此收尾。

抱 團

有贊自媒體商盟這樣的自發性組織,始終圍繞尋找流量來運行,無論內訌還是抱團的根源均出於此。

2017年4月14日,在楊樾等人的組織下,超讚內容電商聯盟舉行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包括差評在內的幾十個有贊自媒體參會,並得到有贊官方認可,授予“有贊自媒體商盟”的名號。

差評遭騰訊退貨背後:曾搶隊友貨源被炮轟,大號集體焦慮流量變現

而有贊自媒體商盟是想抱團一起賣貨,“本來大家都是自己推自己的,現在互相一起賣賣貨,產品互推,流量互助,可以一起推爆一個產品。”

楊樾是有贊常常在公開場合稱讚的經典案例:沒有團隊幫忙,一個人靠分銷一年收入2000萬元。

“他們可以自己找貨賣,不用楊樾的內容和產品,就不會有這個糾紛。”一位有贊工作人員從實操層面解釋如何規避風險。

擺 脫 系 統

越過楊樾,差評是希望能掌握定價權,獲得更大利潤空間。但是,流量大就可以撬動供供應鏈嗎?

在有贊體系內的分銷流程是,供貨商定好供貨價和零售價,分銷商複製鏈接賣貨,最後利潤由系統自動結算分發給雙方。5月28日,有贊創始人白鴉發朋友圈說,向粉絲推薦好東西,賺取合理的利潤,是每一個自媒體人的最好變現方式,持久且能增強粘性。這比廣告要穩定得多。

但像差評這樣羽翼豐滿的大號,他們並不滿足於賺取平臺規定的利潤分成,而是試圖掙脫限制,自己做,因此才會出現楊樾的炮轟事件。

一位千萬級大號電商運營者說,罵戰的本質是一場利益博弈,比拼的是各自力量的大小。他透露,粉絲規模大、帶貨能力強的分銷商有較強的議價能力,一般能壓價30%。“但平臺和系統不管,這就需要私下溝通,說白了,都是利益博弈。”

差評遭騰訊退貨背後:曾搶隊友貨源被炮轟,大號集體焦慮流量變現

有十年電商從業經驗、現為雲棲新零售CEO的牛導表示,零售的核心是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背後的核心支撐是供應鏈體系,握住了供應鏈就有快速規模化的底氣。當然如果掌控不了供應鏈,只能藉助於平臺。

而問題在於擅長做內容的差評雖然有巨大流量,也很善於包裝商品打動粉絲購買,但是供應鏈是一個鏈條很長的利益鏈,每個環節都有人分工協作,例如有的負責選品、有的負責採購、有的負責物流、有的負責售後,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利潤空間,差評如果僅靠流量就想改變這個鏈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另外,內容和電商是兩套經營模式,前者是輕資產,但後者是一個重運營的活。一條創始人徐滬生稱,做電商的大號,99%投入的人力不超過5個人,月收入很難突破兩三百萬元。而一條的電商團隊已經達到了200多人。

這其實就是癥結所在,商品銷售有一整套流程,如果差評做電商,僅僅是從流量變現的角度考慮,不在供應鏈上進行改變,不配備足夠的人員去運營去做服務,是很難長期吸引粉絲購買的。更何況差評乾的事情,僅僅是繞過系統,自己提高售價多賺錢,商品配送服務還要依靠楊樾。

而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茵曼、韓都衣舍等與天貓一起成長的市場影響力、營業額是要優於麥包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