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銳出戰脫貧攻堅 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李雲龍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頑強奮鬥,萬眾一心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意義,要求各級黨委政府盡銳出戰,確保2020年全面脫貧目標完全實現,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村扶貧工作取得重大進展,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2017年,我國脫貧攻堅力度進一步加大,脫貧效果更加明顯。各級政府財政扶貧資金大幅增加。2013年至2017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2787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2.7%;省級財政扶貧資金累計投入1825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6.9%。安排地方政府債務1200億元。2017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超過1400億元。安排易地扶貧搬遷專項貸款3500億元。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國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3931億元。

發展特色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最根本途徑。貧困地區充分發掘當地自然資源優勢,依託特色資源優勢發展壯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帶動當地貧困農戶脫貧增收。電商是一個特別適合貧困地區發展的產業。全國已有428個貧困縣開展電商扶貧試點。2017年,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網絡零售額120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1%,高出農村增速13個百分點。

增加貧困人口財產性收入,加快脫貧攻堅進程。2012年以來,全國增減掛鉤收益返還農村資金總額達2753億元,項目區農民人均年收入提高30%以上。2016年2月,國土資源部出臺《關於用好用活增減掛鉤政策積極支持扶貧開發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通知》。明確在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允許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在省域範圍內流轉使用。這一政策大大增加了指標流出地區土地收益,貧困地區增減掛鉤指標交易價格由縣域範圍內的每畝5~10萬元提高到每畝20~30萬元。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貧困地區獲得級差收益461億元,超過同期中央財政對易地扶貧搬遷的投資規模,大大增加了貧困人口財產性收入。2017年,增減掛鉤節餘指標在省域內流轉使用的政策適用範圍由原來的832個貧困縣拓展到1250個貧困縣。截至2017年6月,貧困地區13個省份增減掛鉤節餘指標已協議交易334.53億元。四川省巴中市流轉增減掛節餘指標4500畝、總金額13.2億元,古藺縣、敘永縣以“古敘掛鉤項目”指標收益為基礎,發行了全國第一支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收益債券20億元。河南省深化落實增減掛鉤政策,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宅基地復墾券交易,首批6148畝宅基地A類復墾券拍賣,籌集脫貧資金18.4億元。重慶市貧困區縣全年成交地票14.74萬畝、292.44億元,4.5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地票交易獲得財政收入12.2億元。

健康扶貧有效解決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2017年,健康扶貧項目累計救治貧困患者420多萬人。大病重病慢性病專項救治工作覆蓋面不斷擴大,遠程醫療覆蓋所有貧困縣。截止到2017年10月底,有扶貧任務的省份均已制定本省份工作方案。目前已確診病例為15.8萬人,已救治10.6萬人,提供診療服務20餘萬人次。部分省份還在國家要求的9種大病的基礎上,擴大了病種覆蓋範圍,如江西擴大到25種,山西擴大到24種。農村貧困大病患者的醫療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安徽將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償比例提高5個和10個百分點,規定貧困人口在縣、市、省三個級別的醫療機構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分別不超過3000元、5000元和1萬元,超出部分全部由政府兜底。四川建立扶貧救助基金,對貧困患者進行補助,保證個人自付比例不超過10%。貴州推行健康扶貧補充保險,各病種實際報銷比例提高到了80%以上。

光伏扶貧項目成效顯著。“十三五”以來,國家能源局光伏扶貧項目已幫扶約8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自2015年以來啟動光伏扶貧試點工作,國家能源局先後安排光伏扶貧項目790萬千瓦,聚焦國家級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有光伏建設條件的地方優先扶持深度貧困地區和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2017年末,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關於下達“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的通知》,下達8689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總裝機4186237.852千瓦的光伏扶貧項目計劃,惠及71075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據國家發改委2016年3月《關於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到2020年,要在前期開展試點的、光照條件較好的16個省的471個縣的約3.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以整村推進的方式,保障200萬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包括殘疾人)每年每戶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2017年,光伏扶貧村級電站覆蓋已3萬個以上貧困村。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打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產業。2017年,深度貧困地區土地整治持續進行,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治理,農業生產能力提高。中央土地整治工作專項資金和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向貧困地區傾斜。目前實施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惠及近百個貧困縣,其中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55個,650多萬農民受益,年人均增收近700元。寧夏中北部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與中南部生態移民工程相結合,解決了30多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問題。雲南省在邊境沿線連片實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成350多萬畝高產穩產農田,人均擁有耕地增加1倍有餘,保障了20多萬人的“口糧田”。貧困地區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2017年,貧困地區9063個建制村通硬化路,幾乎是原計劃的130%,超額完成任務。新改建農村公路28.5萬公里,預計完成鄉道及以上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3萬公里,改造鄉道及以上公路危橋3300座,實施628公里幹線公路地質災害防治,新增通客車建制村8473個。以工代賑是一種由政府投資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工程、貧困群眾參加工程建設並獲取勞務報酬,取代直接救濟的開發式扶貧方式。自1984年實施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累計安排1500多億元,累計發放勞務報酬160多億元,在支持貧困群眾物質脫貧與鼓勵精神脫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廣泛歡迎。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前下達2018年財政預算內以工代賑計劃38.4億元,其中,安排“三區三州”(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區和四川省涼山州、雲南省怒江州、甘肅省臨夏州)以工代賑資金34億元,佔比約90%,並要求其他省份對本省深度貧困縣也要給予傾斜支持。脫貧攻堅極大地改變了貧困地區面貌。目前貧困地區自然村通電接近全覆蓋,通電話比率達到98.2%,道路硬化率達到77.9%。

2017年,按照《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的要求,農業部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重點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區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和青稞、犛牛等特色產業發展,推進組團式援藏;支持南疆地區節水農業、設施農業等產業發展;支持四川涼山、雲南怒江、甘肅臨夏蔬菜、特色水果等產業和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各類支農措施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促進貧困人口長期穩定脫貧。

旅遊業成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撐。旅遊產業門檻低、就業多、帶動性強、輻射面廣、融合度高,適合有條件的貧困地區發展。2016年8月國家旅遊局會同11個部門制定的《全國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全面實施。設立國家鄉村旅遊扶貧觀測中心,開展鄉村旅遊扶貧8項行動和旅遊“萬企萬村”結對幫扶行動,建設280個全國旅遊扶貧示範項目,推廣“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旅遊扶貧模式。2015-2017年,共舉辦3期“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專題培訓班和12期旅遊扶貧村村幹部培訓班,培訓3450名村幹部和旅遊帶頭人。旅遊扶貧覆蓋了2.3萬個貧困村。旅遊在推動精準扶貧、鞏固脫貧成果方面作用顯著。據測算,2017年全國鄉村旅遊25億人次,旅遊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

深度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力度加大。有些深度貧困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極度不適合人類生存,易地搬遷是最好的脫貧方式。按照《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2017年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0萬人,2018年搬遷280萬人。目前,各地已為納入2017年搬遷計劃的15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謀劃或落實了幫扶措施,戶均幫扶1人以上。2016-2017年,國家發改委累計下達搬遷建設任務589萬人,下達中央財政貼息貸款控制規模2014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約438億元、“十三五”專項建設基金500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約1000億元。按易地扶貧搬遷近6000億元的總規模計算,各渠道下達的資金額度已達到70%,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設需要。到2020年深度貧困地區有1/3以上的村莊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黨政機關定點扶貧進一步深化。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積極性充分調動,政府、市場、社會互動和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實現聯動。2016年7月31日,習近平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指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佈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要加大投入力度,東部地區根據財力增長情況,逐步增加對口幫扶財政投入。完善省際結對關係,探索鄉鎮、行政村之間結對幫扶。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實現東西部產業合作、優勢互補。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是東西扶貧協作的重點和主要方式。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完善省際結對關係的同時,實現對民族自治州和西部貧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蓋。2017年,東部地區9省市和13個副省級和地廳級城市,與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進行全面對接,同時動員東部地區267個先進發達縣,與西部地區406個縣對口協作。中央國家機關、高校、金融企業以及國資委管理的國有企業,共320個單位,對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開展定點扶貧。全國工商聯動員26500多家民營企業,對全國21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對口扶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