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樂器變成演雜技,這些“歪培訓”害人不淺,說不定你就中招了!

在某少兒培訓中心架子鼓班上,幾個孩子的練習曲目竟是《老司機帶帶我》!說是架子鼓演奏,但孩子們大開大合地進行著“體操、雜技、舞蹈”表演。

吉他、貝斯、鋼琴、小提琴……哪怕是傳統的古箏,都沒能逃開“另類表演”的厄運。

先來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評價的,他們為什麼會因為這幾十秒的視頻而熱議呢?

@要做海賊王的男人:這是興趣培訓班,還是邪教現場?

@自來也阿雷:跟傳銷聽課有區別嗎?

@對方正在乖巧…:這是古箏表演,還是舞蹈表演?演奏的時候來一點小表演沒問題,這是完全把比較難的地方刻意用舞蹈掩蓋吧?

@GREEN$ON:定製的好還是量產的好,請回答!

也有網友不止是批評,更是提出了一個現在的家長值得深思的問題——

@西格映畫:你們都不懂的,這樣練出來很容易上電視臺演出的,一露臉,家長、孩子、老師都可開心了!不知道該怪誰?!

@路人甲:是挺好的,但是如果只會這一首歌,呵呵,就挺悲哀的。

是的,其實隨便在網上搜一下關鍵詞,“逆戰、架子鼓”,就會看到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孩子,有聲有色地演繹這首歌曲。

學樂器變成演雜技,這些“歪培訓”害人不淺,說不定你就中招了!

但家長們可能萬萬想不到——

十天半個月,孩子突飛猛擊,進步有如神助;可過了幾年,孩子基本功荒廢了,除了《逆戰》什麼也演不了。

打基礎有什麼用?

能發朋友圈,能換來面子嗎?

不能!

而這正是不少無良機構看中的一點,孩子將來的發展不重要,只要能教會孩子一些讓家長“長臉”、“炫耀”的東西,就行。

於是,不少少兒興趣培訓班打出了“張傑《逆戰》包教包會”、“流行金曲《李白》速成班”的培訓班,甚至在不少視頻網站上都能搜到教程視頻。

來來去去繞不開的兩個字:面子。

=====================================================

家長白花了一大筆錢送孩子學藝拜師,卻讓他們在少不更事的年紀,浪費才華,浪費對音樂的喜愛。這不是熱愛、不是興趣培養,這更像是一種作秀。

放著低俗的“老司機帶帶我”,孩子們手舞足蹈表演體操一樣的動作,手裡攥著鼓棒,可就是沒鼓什麼事兒。

或許坐在那兒的幾個孩子都不知道在網絡上所謂的“老司機”是什麼意思。家長卻紛紛喜不自勝,發朋友圈,炫耀自家孩子多厲害。

這樣的學習維持不了多久,因為可能稍難一點的曲目,連老師都不會,更別說教孩子了。家長的錢白花了,無良培訓機構們的目標放在了下一批孩子身上。

原本一群對音樂極有興趣,甚至是很有天賦的孩子,因為不負責任的教育,喪失了對音樂原有的尊重、甚至繼續學下去的信心。

而那些無良培訓班在給孩子們培訓時,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從來不注重對孩子基本功的訓練,學習樂器好似鬧著玩兒!

=====================================================

學習任何樂器都要打好基本功

基本功有多重要?

為什麼有的小孩學琴學得快、學得好,有的則學得慢、學得差?如果排除個別天資聰慧、方法獨特的因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樂理和基本功的差別。

換句話說,學得快學得好的人,一定重視樂理知識的學習和紮實基本功的訓練;相反,那些學得慢、學得差的,必定樂理匱乏,忽視基本功或基本功不牢靠。

有不少小孩,不想學練習曲,只願一味地去演奏自己喜歡的歌。還沒學好小提琴的跳弓,就去拉帕格尼尼《無窮動》;還沒彈好鋼琴曲裡的《拜厄》,就去彈《獻給愛麗絲》。不會識譜、不懂樂理,又怎麼會有好的發展前途呢?

不管學什麼樂器,不管採取什麼方式學琴,必須重視樂理的學習,必須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否則,即使有時能演奏一兩首一般人看起來似乎還不錯的曲目,但實際上還是漏洞百出,為後續的學習和提高帶來極大的、不可估量的隱患。

學習樂理和進行基本功的訓練,就包括熟練識記自己所要演奏的樂譜,能夠逐漸讀懂其它陌生的旋律,以及循序漸進地學習相關樂器教程、練習曲、樂曲,全面牢固掌握所學樂器的基本姿勢和演奏技巧。當然,還有基本具備富有感情、富有表現力的演奏能力。

從學琴起步開始努力,儘可能地朝這方面靠攏,力爭達到正規學琴、專業學琴的必然要求。

這才是真正“走心”地培養興趣、學習樂器、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好的藝術環境。

===================================================

讓孩子學習一門技藝是認真嚴肅的事情,不是看花架子,不是為了能發幾條朋友圈炫耀,報無良培訓班的速成課,既浪費錢又浪費了孩子大好的成長時間、磨滅了他們真正的興趣愛好。

所以,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在給孩子報興趣班時,務必慎重,不要讓孩子們的童年時光被毀了,對藝術的認知也被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