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事情才算是“天經地義“呢?事實與想象差別很大

看過“天經地義”這部電視劇的朋友大多對這部電視劇以樸實的創作手法,藝術再現了一個誠信與寬容的故事而動容。

這部電視劇主要講一對工人夫妻在炒股過程中不幸被騙,連累親朋好友損失鉅款。在鉅債面前夫妻二人沒有逃避,他們勇敢地向債主們承諾:“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終於夫婦二人用10年的時間分228次還清了105萬元鉅額債務,他們的真誠執著感動了36位債主。“天經地義”義指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理所當然,不容置疑的問題。也指理所當然的事。那到底什麼樣的事情才算是“天經地義”的?

這個問題得看什麼時候來作答了。《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給出的回答是:“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這個回答還是比較籠統與模糊的,唐朝的“禮”和宋明理學理解的“禮”都是不同的。不然兒子娶父親小妾的事怎麼看都是大逆不道的,可事實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就是這樣的,難不成就天塌地陷、國將不國了?

可見“禮”並沒有《左傳》中說的那樣恆久不變,百分百正確。因此,有一種說法,認為“禮”的具體條例可以變更,但精神還是永久不變的。可我們再問一句,禮的精神是什麼?規範人相互間的行為,使得和睦相處。可這種精神恐怕只是安了一個“禮”的名字吧,或者空洞得僅僅剩下了一個“好”的內涵。

而所謂的“天經地義”說到底還是人對自己向上一面的恆久的抽象肯定。有了這重肯定,人辦起事來才會覺得踏實。所以有些時候我們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可能在他人眼中一文不值。

什麼樣的事情才算是“天經地義“呢?事實與想象差別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