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以它為食,藥用價值高,萬劫餘生,弱弱的桫欏拿什麼保護你?

◎蕭野

【在貴州省赤水市,有一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侏羅紀公園”,因為這裡的山澗溪旁、河谷林中,生長著近5萬株野生桫欏,它們是恐龍的食物,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在侏羅紀時期極為繁盛,但由於第四紀冰川侵襲,其分佈範圍銳減,僅得以在熱帶、亞熱帶山區林地中殘存。35年前,貴州省珍稀瀕危植物考察組深入該省赤水市考察,無意中發現了桫欏,這種古生物的神秘面紗才逐漸揭開。】

恐龍以它為食,藥用價值高,萬劫餘生,弱弱的桫欏拿什麼保護你?

桫欏的莖幹中上部,有葉柄脫落後留下的清晰葉痕,深褐色或淺黑色,呈菱形交互排列,極具觀賞價值。


  • 似樹非樹 與恐龍共榮

常見蕨類植物多為矮小的草本植物,而真蕨目植物“桫欏”(suō luó)卻是一種大型蕨類植物,它是蕨類王國裡的“旗艦物種”。因其株形高大,有類似樹的外形,葉柄有皮刺,故又被稱為“樹蕨”或“刺桫欏”,享有“蕨類植物之王”的美譽。

桫欏外形有點像椰子樹,但又不是樹,處在從草本向木本進化的狀態中,有樹幹這種木本植物的外表,卻沒有樹皮、樹心等木本植物的內在特徵。其莖幹為圓柱形,直立而挺拔,不分支,頂上叢生著許多大而長的像鳥類羽毛的複葉,葉形如鳳尾,向四周飄垂,遠看如巨傘、華蓋。

恐龍以它為食,藥用價值高,萬劫餘生,弱弱的桫欏拿什麼保護你?

桫欏被譽為“蕨類植物之王”,有樹幹這種木本植物的外表,卻沒有樹皮、樹心等木本植物的內在特徵。

1983年,貴州省組織“珍稀瀕危植物考察組”,深入該省赤水市金沙溝一帶尋找珍稀植物——小金茶花,卻在無意中發現當地存活著4萬多株世界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桫欏。1.8億年前,中生代侏羅紀時期,地球大陸十分潮溼,桫欏生長繁密,恐龍以桫欏為食,所以桫欏又被稱為“恐龍草”,被科學家認定為“爬行動物時代”的標誌植物,後來由於冰川侵襲等原因,恐龍消失了,桫欏卻如隱士一般躲過了近兩億年的數次劫難,繁衍至今。

1992年,“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除了桫欏本身,它所生長的整個生態系統都成為保護對象。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桫欏等珍稀瀕危植物及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區,也是世上為數不多的桫欏天然集中分佈區,有“中國侏羅紀公園”美譽。

該保護區傍臨赤水河,處於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遞降的過渡地帶,海拔290〜1730米。保護區內年均氣溫17.7℃,降水量1200〜1300毫米,年均相對溼度超過84%,被稱為“桫欏王國”“桫欏的最後一個避難所”。截至2016年,該保護區內共生長著約4.7萬株桫欏。


  • “活化石”倖存潮熱地帶

桫欏最早的化石記錄發現於石炭紀地層(石炭紀開始於距今3.5億年)。在侏羅紀至白堊紀(公元前1.9億年至公元前6500萬年)之間,它們與蘇鐵、銀杉、南洋杉等裸子植物構成大片森林,從歐洲到美洲均有分佈。但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特別是第四紀冰期的反覆影響,桫欏種群開始向熱帶地區退卻,成為一種典型的孑遺植物。在漫長的演化進程中,桫欏與化石記錄的形態特徵相比卻幾乎沒有變化,表現出鮮明的進化保守性,所以又被稱為“活化石”植物。

恐龍以它為食,藥用價值高,萬劫餘生,弱弱的桫欏拿什麼保護你?

桫欏長著像鳥類羽毛的複葉

全球桫欏科植物約650種,主要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如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及日本南部。在我國,除了貴州有桫欏,在雲南、四川、重慶、福建、廣東、海南、廣西、江西等西南、華南地區和臺灣地區,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常見於山溝的潮溼坡地和溪邊陽光充足的地方,數十株或成百株構成優勢群落,也有的散生在林緣灌叢之中。

在野外,桫欏競爭不過高度發達的種子植物,所以各地倖存數量都不多,它對研究植物由低等向高等進化和植物地理區系具有重要價值;它與恐龍化石並存,在重現恐龍生活時期的古生態環境、研究恐龍興衰以及地質變遷等方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桫欏科植物列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有的納入“易危”等級,有的屬於“瀕危”等級。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中,桫欏科植物有的已經“極危”,如滇南桫欏,毛葉桫欏和蘭嶼桫欏分別處於“瀕危”和“易危狀態”,還有一些桫欏科植物“數據缺乏”。

恐龍以它為食,藥用價值高,萬劫餘生,弱弱的桫欏拿什麼保護你?

桫欏與化石記錄的形態特徵相比卻幾乎沒有變化


  • 繁衍力弱 生長條件苛刻

萬劫餘生,桫欏依然以其億年前的姿態挺立於世,但其實很嬌貴。它們起源古老,保留了一些獨特的生物學性質。

桫欏無主根,根系主要來自莖幹下部長出的細長不定根,許多不定根伸入泥土或緊緊附著在岩石上,支撐著高大的莖幹。不定根相互交織,形成厚厚的“根被”,覆蓋在莖幹下部,加粗了莖的基部。這些不定根是吸收水分和營養的主要器官。

在莖幹中上部,有葉柄脫落後留下的清晰葉痕,深褐色或淺黑色,呈菱形交互排列,極具觀賞價值。桫欏葉片背面星星點點,那是孢子囊群。孢子囊中長著許多孢子。桫欏不開花,也就不結果實,沒有種子,靠這些孢子來繁衍後代。

恐龍以它為食,藥用價值高,萬劫餘生,弱弱的桫欏拿什麼保護你?

臺灣桫欏的葉芽

常見植物的種子落在適宜的土壤上就能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而蕨類植物的孢子落入土壤後,先萌發長成心形的片狀體,稱為“原葉體”。原葉體是綠色的,下面生有假根,能獨立生活。原葉體上長著頸卵器和精子器,精子器裡的精子成熟後,可以依靠自身的鞭毛在水中游動,游到頸卵器裡,與卵細胞結合成合子,合子不斷地吸收原葉體上的養料,發育成新的蕨類植物。

恐龍以它為食,藥用價值高,萬劫餘生,弱弱的桫欏拿什麼保護你?

桫欏不開花,也就不結果實,沒有種子,靠孢子來繁衍後代。

孢子的萌發、原葉體的生長及合子的形成,都離不開水,需要在潮溼的環境中進行。在赤水地區,桫欏長到1.2米左右便進入生殖成熟期。每年4〜5月間,新生的葉片背面會長出淡黃色的孢子囊群,兩個月左右發育成熟,之後隨風飄落,在適宜的溫度、溼度、光照和土壤中才能萌芽。

成年株每年產生的孢子數量多,但死亡也多。孢子壽命短,僅有7〜8天,萌發條件極為苛刻,從孢子萌發到幼孢子體形成周期長,達一年以上,其間絲狀體和原葉體缺乏保護性結構,極易被惡劣的環境因素傷害,溼度、溫度等生態因子的變化,都可能影響發育進程。它無發達根系,輸導系統也較原始。這些都顯示它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氣候條件和環境,只能在溫暖、溼潤、相對陰蔽的一些低緯度適宜生境中殘存下來,數量十分有限。

恐龍以它為食,藥用價值高,萬劫餘生,弱弱的桫欏拿什麼保護你?

臺灣桫欏的孢子囊群長在葉片背部,成熟時呈褐色。


  • 高6米 風吹易倒伏

桫欏比較適應的溫度是在15〜23攝氏度,每年春秋季節是生長高峰期,而冬季和夏季則是休眠期,這是其他植物所不具備的特性。桫欏葉片只有10個月左右的生長週期,隨著下面葉片枯萎,上端葉片長出,軀幹部分也就不斷長高。但是它的生長速度並不快,每年只能長高20釐米左右,隨著樹齡增加,生長會逐漸放緩。

桫欏比其他草本蕨類植物高不少,但即便生長多年,高度一般在6米左右。在野外看不到比較高大的桫欏,因為桫欏是須根植物,沒有主根,鬚根就分佈在一平方米的範圍內,沒有木質部,支撐力差,葉片就在頂端,所以風吹的時候容易倒伏。

恐龍以它為食,藥用價值高,萬劫餘生,弱弱的桫欏拿什麼保護你?

桫欏的生長速度並不快,每年只能長高20釐米左右。


  • 就地保護加人工培育

近些年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桫欏受到的威脅日益加深:比如有些原始森林逐年破壞,桫欏賴以生存的良好環境被毀;桫欏莖幹含黃酮甙、氨基酸等成分,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加上其株型美觀,是較好的園林樹種,不法分子盜挖盜賣桫欏等現象時有發生。設法有效保護這一孑遺物種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在熟悉的環境中,桫欏可以緩慢、怡然地生長。可一旦脫離安全環境,桫欏便無所適從。桫欏若移植,植株因莖幹中貯存有一定的水分和養料尚能維持生存一段時間,一旦營養和水分耗盡,植株就會逐漸枯死。一般認為桫欏以就地保護為上策,同時防止人為砍伐和生境退化,採取策略促進桫欏的幼苗更新,建立桫欏種群的永久觀察點,定期觀察與研究桫欏種群的動態發展。

通過多年研究試驗,我國已掌握桫欏的人工培育和繁殖技術,成功培育了兩萬多株桫欏。在取樣及育種時,應在較大群體中取樣,最大限度保護桫欏的遺傳多樣性。

網編:吳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