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戲份堪比打醬油!是主角不敬業還是資方在搞鬼?

主角戏份堪比打酱油!是主角不敬业还是资方在搞鬼?

傳媒大眼導讀

為把有限的主線素材轉化為更多成片,以便獲得更高的投入產出比,造成“主角掉線,配角蹦躂”式的奇葩現象,不僅讓作品質量難保,還會傷害觀眾的感情,最終只能讓製作方嚥下自釀的苦果。

遺憾的是,此類現象在當下的影視圈中,並不少見。 要知道,有多少真愛粉是衝著唐嫣和羅晉這對撒糖CP去追《歸去來》的,看著看著卻發現電視劇明明已播出過半,男女主角出現在一集中的時間加在一起還不到10分鐘,大量的篇幅一直在講男二號寧鳴和女二號繆盈的故事!好不容易等到唐嫣飾演的蕭清和羅晉飾演的書澈總算相遇,女主角的鏡頭還是沒有女二多。

主角戏份堪比打酱油!是主角不敬业还是资方在搞鬼?

按理說,這是唐嫣難得出演的一部現實題材劇,很多衝著唐嫣追劇的粉絲在看了幾天後卻一直看不到自己的偶像入戲,這跟劇集前期主打唐嫣和羅晉的官宣完全不符,引發爭議也是在所難免。

主角掉線配角尬戲,我可能看了個假劇?

事實上,近兩年來影視劇中出現“主角掉線,配角蹦躂”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很多觀眾甚至發出“自己很可能是看了個假劇”的評論。可即便如此,此類現象仍舊不斷出現在當下的影視作品中,一再挑戰著觀眾耐心的底線。

主角戏份堪比打酱油!是主角不敬业还是资方在搞鬼?

在《溫暖的弦》剛剛開播時,張翰飾演的佔南弦和張鈞甯飾演的溫暖這對男女主角就一路虐戀情深,賺了觀眾不少眼淚。哪知道隨著劇情的進一步發展,男女主角卻突然雙雙掉線,而女二號薄一心和男N號小潘總的戲份陡然增多。

雖說好的電視劇勢必會力求每個角色都要飽滿,但女二號的感情線明顯佔了全篇近一半的劇情,女三號又開始和男二號以及另一個男N號發生情感糾葛,留給男女主角的空間變得少之又少,觀眾只能靠著男女主角的下集預告吊命,好在一眾配角演技在線,才不至於讓人棄劇。但追劇的過程比劇情本身還要虐心,也實在是讓人無力吐槽。

主角戏份堪比打酱油!是主角不敬业还是资方在搞鬼?

類似《溫暖的弦》播出至中段才大量加入其他角色戲份的,還算是有良心的作品。要是強行塞個女二號進來,戲份還要比大女主戲的主角更多,就難免有些不厚道。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鳳求凰》了。自於正公司旗下的女藝人霍璇上線後,一集45分鐘的戲份中她一個人就能佔用近一半的時間,拿著配角的番位卻能強擁主角的配置,整部作品完全就像是霍璇的日常——霍璇弄丟軍糧、霍璇找回軍糧、霍璇練兵……怪不得網友會調侃:“《鳳囚凰》應該改名為《霍璇傳》,或者叫《女配上位記》”。

主角戏份堪比打酱油!是主角不敬业还是资方在搞鬼?

還有一種主角集體掉線、配角強行尬戲,靠著嘴炮和僵硬演技填滿劇情的做法,也是屢屢讓人大開眼界。主演一集只上線幾分鐘,有時候還只是出現在回憶片段中,這種糊弄觀眾的做法自然引來群嘲。按照網友們的說法,“《老九門》實際上的領銜主演是陳皮、霍三娘、陸建勳,配角張副官、齊鐵嘴,客串張大佛爺(陳偉霆)、二月紅(張藝興)、尹新月(趙麗穎)。”其官宣中確定的三位主演陳皮、陸建勳和霍三娘,卻成了賺取眼球的“廣告三人幫”,不僅妨礙主線劇情,甚至還把“盜墓”的戲份攪和得所剩無幾,逼得粉絲們只能剪出男女主互動的CUT模式聊以自慰。

近兩年來,許多IP改編劇在前期宣傳中會選用飾演主角的人氣演員大做文章,可等到正式播出尤其是劇情進入中期以後,就會“暗度陳倉”地加入大量的配角戲。像倍受網友吐槽的《夏至未至》《楚喬傳》《那年青春我們正好》等劇集,都曾深陷主角掉線的尷尬中。

影視作品確實存在一些演技好的配角可以帶火一部劇的前例,可問題是加戲可以,捧新人也不算過分,但一切都要建立在故事完整、劇情結構合理的基礎上吧?類似如今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做法,明顯屬於動機不純的欺詐行為。

名氣大就強行被主演,你以為觀眾會買賬?

對演員來說,名氣真的是把雙刃劍。演員身上的人氣光環往往可以帶動粉絲消費、拉動公眾關注,把“吸睛度”轉換成高票房和高收視;但有時也會被片方利用,明明是來客串的卻被官宣為主演,最後因為戲份少得可憐而被不明真相的觀眾罵慘,可謂專業背鍋。

主角戏份堪比打酱油!是主角不敬业还是资方在搞鬼?

從客串變主演,這樣的事要是落在初出茅廬的演員身上,應該是件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但如果是落在有名氣也有實力的演員身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愛情電影《A測試之愛情大冒險》進行前期宣傳時,就赫然將薛之謙打上了“領銜主演”的名頭。粉絲都好奇歌手身份和綜藝勞模的薛之謙究竟能在電影中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可實際上呢,薛之謙在該劇中不過是個客串的角色罷了。對片方這種花式蹭熱度的做法,他也只能是以段子的方式調侃調侃,“拍這部戲的時候我還沒紅,所以片酬便宜,戲份也不多,但現在我變成領銜主演了。”

遇上這種事,薛之謙的反應還算是含蓄的,同樣中招的文章可就沒有這麼好說話了。個性耿直的他難掩滿腔憤怒,甚至連髒話都一併飈出。在電影《越位者》中,本是客串出演的文章不僅照片被放到了電影海報的正中間,連身份也從客串演出變成了主演,難怪他會連發微博呼籲觀眾“不要上當”。

主角戏份堪比打酱油!是主角不敬业还是资方在搞鬼?

資方搞鬼配角加戲,這樣“注水”傷了誰?

按照行業內的說法,造成主角戲份過少的原因無外乎主角檔期不夠,或是出現軋戲、拍廣告、商業活動太多等客觀情況。當然也有可能是製片方、投資商為捧旗下新人給足配角戲份,或者主角因突發事件被列為劣跡藝人……

雖說這些原因都可能確實存在,但造成大量影視作品中出現“主角掉線”的情況,還應該由資方負主要責任。

主角戏份堪比打酱油!是主角不敬业还是资方在搞鬼?

在當下的影視市場上,資方為獲取最大利益,往往會採取拉長影視劇篇幅的手段。畢竟影視劇投資額越來越大,演員的片酬也越來越高,這些成本都會造成資方投入的不斷疊加。

按照業內通行的計算方式,高投資、大製作的頭部大劇通常都需要保持40集以上的體量才可能回本,應對的辦法之一就是增加劇集的時長,而強制給配角加戲就是增加時長的一種有效方式。雖說這樣的做法勢必會引發觀眾的不滿,但已成為整個行業內的又一“潛規則”。

主角戏份堪比打酱油!是主角不敬业还是资方在搞鬼?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國產劇篇幅越來越長,動輒就會出現四五十集甚至上百集的體量了。而類似《青雲志》中配角曾書書的戲份比李易峰都多,《微微一笑很傾城》中也直接把女二設定為話癆,甚至把意思相近的話反覆說個沒完,都是基於這一原因導致的必然結果。

主角戏份堪比打酱油!是主角不敬业还是资方在搞鬼?

對影視劇的製作方和播出方而言,這種“注水劇”可能會帶來商業利益上的短期收穫,卻會對雙方的品牌和信譽造成嚴重的危害。如果收視率不好,甚至還會遭遇“被砍”的命運。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在衛視播出時,曾創下不俗的收視佳績。可《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卻在播出不到一半時就被腰斬,進而引發編劇直接對20多集的劇本被拍成42集提出質疑,可見“注水”問題引發作品質量下降的問題有多嚴重。

可以想見的是,一部影視作品不擠幹“水分”,在主角挑得起大梁的同時,讓配角也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還想打造出精品甚至爆款,無異於痴人說夢。

主角戏份堪比打酱油!是主角不敬业还是资方在搞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