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損失87億,曾經的直銷巨頭安利敗局已定?

4年損失87億,曾經的直銷巨頭安利敗局已定?

一、

最近聽到一個段子,說一對戀人久別重逢,男孩對女孩說,我一直在等你,那麼多年都沒有結婚,女孩聽後特別感動地說,那你今晚7點來酒店找我吧。

晚上,男孩手捧鮮花,如約而至,含情脈脈地望著女生,女生卻先開了口,幽幽地問道:“你有沒有聽過安利......”

各位,你們是不是很久沒聽到安利了?好像這麼多年來,直銷巨頭安利,慢慢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安利究竟發生什麼事了?我想帶大家瞭解一下。

原來安利這幾年確實是過得不好,在中國區的業務,自2014年開始已經連續四年業績下滑,從巔峰期的287億的年銷售額,下降到去年的200億,在直銷行業的排名則從第一名,被無限極超越,跌落第二名。

安利的主營業務是保健品,據前瞻數據庫數據就顯示出,2009-2016年國內保健品產值,複合增長率達28.54%,2016年國內保健品行業產值達2621億元,行業銷售收入也逐年增長,預測到2021年會增長至4000億元。

二、

在這麼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安利業績大幅下滑,這其實是有問題的,當然安利自己也發現了,於是在2015年8月份,在安利進入中國市場20週年慶典的時候,他們推出了一份叫“安利2025”戰略,這個戰略主要由三大核心所組成:

一是,全面數字化戰略。他們推出了安利雲服務公眾號,安利微店,安利雲購網絡平臺,安利數碼港app等等,圍繞業務員打造移動工作平臺。
二是,體驗戰略。建立線下體驗館,給顧客打造新的消費場景,計劃到2019年在全國建立266間體驗館。
三是,年輕化戰略。從互聯網工具、平臺、溝通方式,產品開發轉向年輕化轉變。

從表面上看,這三個戰略確實很貼近互聯網,但是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不是特別看好安利這樣的轉型。

就拿同一時期也進行互聯網轉型的,傳統保健品湯臣倍健跟安利做對比,就會發現他們之間有三個方面的差距。

三、

第一,直售模式決定了安利不可能單獨開闢線上直接的銷售渠道。

安利是一家直銷企業,他們曾驕傲地宣傳,在中國有30萬的直銷員。也就是說,如果安利開通了在線上直接的零售——B2C網絡銷售,那簡直就是跟自己的這30萬的直銷員搶生意。而安利的總裁也曾說過,直銷是安利的核心競爭力,絕不會放棄。

結果也證實,安利推出的所謂網絡購物平臺,顧客是沒辦法直接下單的,你想要購買的話,一是加入安利,二是去線下門店花錢登記成為享受優惠的顧客,實際上的意義呢,就是讓你去找安利的直銷員買。

從這點可以看出,安利所謂的全面數字化戰略,只不過是企業內部的互聯網,而不是真正的要做網絡營銷,網絡銷售。

相反,湯臣倍健這家以傳統線下專櫃銷售為主的保健品公司,他的轉型策略就更加成功。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他們是通過細分出年輕人為目標客戶,重新開發電商專供產品去做網絡營銷,這樣就做到以中老年客戶為主的線下專櫃的差異化定位。

在保住線下業務的基礎上,又搭上了網絡營銷的快車,湯臣倍健2017年業績增長了39.39%。

四、

第二,安利的整個三大戰略只做企業轉型卻沒有做真正的產品轉型。

保健品一直是以中老年人為主,但是近幾年,隨著“全民運動”和“健康消費”的潮流興起,35歲以下的消費者逐漸佔據保健品市場一半的份額,尤其以年輕人為目標客戶,主打運動營養和減肥塑形的保健品,更是成為這幾年的增長亮點。

湯臣倍健就根據這股潮流趨勢,分別開發了主打運動增肌的“GymMax健樂多”,和主打美容塑形的“每日每加”兩個子品牌,而提煉的產品賣點也是以時下年輕人的需求出發,分設“美容養顏族”、“高壓上班族”、“運動健身族”幾大系列,快速地成為天貓商城的爆款。

而反觀安利,年輕化戰略發佈至今,卻沒有跟上保健品行業的潮流,開發出同類的產品,也沒有做任何防禦性策略。

安利事實上是在以中老年人為主的產品和銷售方式去開拓年輕人市場,但這套方法今天肯定行不通。

五、

第三,安利轉型戰略不是圍繞客戶制定。

安利2025的三大戰略,是圍繞直銷員開發產品支持系統和移動工作平臺,把線下店鋪改造為體驗館,用來支持營銷人員更多地邀約客戶到線下體驗,促進銷售,目標是給直銷員打造一個創業的O2O平臺。

而湯臣倍健的轉型戰略,目光卻更為遠大,自2014年以來,除了拓展線上銷售,還向產業鏈前端延伸投資。

它的投資戰略分為三步走,先是投資了當下熱門的移動醫療項目,從消費場景切入,拓展保健品營銷;二是投資了健康管理的平臺和app,建立消費者的健康大數據;最後是投資國內外優質的產學研項目,掌握未來醫療技術的發展。

湯臣倍健目的非常清晰,就是要從一家保健品生產商,轉型成為一家健康干預的綜合服務提供商。

也就是圍繞客戶去打通健康的產業鏈,一個是圍繞直銷員去打造創業平臺,我們知道,在這個以客戶為中心的時代,似乎高下已經非常明瞭。

六、

企業的轉型,很多時候都是革自己的命,改革的第一刀不是伸向外部,而是從自己內部做起。

安利的轉型,是想基於不改變直銷這個核心的形態,通過招攬年輕的直銷員去實現,這似乎是不現實的。今天我們所說的也不僅僅是安利,2017年保健品排名前六的直銷企業,全部都是負增長。

與此同時,中國的保健品行業的網絡銷售份額,在最近的六七年時間裡 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2009年網絡銷售只有0.2%增長至2015年的數據是20.7%,也就是網絡銷售的複合增長率高達78.6%。

這能不能說明,其實安利不是敗給了其他保健品公司,而是敗給了今天大的趨勢,網絡的大趨勢?我想這個問題留給大家一起去思考。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單仁行,歡迎各位留言,跟大家講講你與安利的故事,對於安利的衰落,你又有什麼樣不同的看法?湯臣倍健互聯網轉型是否給你帶來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