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最大毒梟,掌控金三角30年,從不向中國販毒,後得以安享晚年


緬泰老邊境的金三角地區,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大部分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非常適合罌粟生長。自從1825年英國人發現這裡並種下第一顆惡之花,這塊土地便再無寧日,不同年代裡的各種勢力在這裡上演了血腥的爭奪戰。 因為地理優勢,金三角出了很多大毒梟,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位。此人的名字叫做張奇夫,父親是漢族人,母親則是撣族人。5歲的時候,張奇夫成了孤兒,由祖父撫養長大。

上個世紀的60年代,張奇夫在金三角地區脫穎而出,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武裝勢力。並在撣邦,佤邦等地區大規模的種植鴉片。 當時的緬甸奈溫軍人政府為了獲得各個武裝勢力的支持,便選擇承認他們的政治地位。在此情形之下,張奇夫便趁機向緬甸政府投誠,搖身一變成了自衛隊。最後,張奇夫成了金三角地區名噪一時的大毒梟,並且他也有了一個新的稱號,“Khun Sa”,中文名,坤沙。

1967年,張奇夫賭上自己的全部力量與金三角的老牌霸主羅星漢打了一場大戰,最終險中求勝,張奇夫也得以控制了金三角的大部分地區。 因為受到了祖父和父親的影響,所以張奇夫對中國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從他的勢力範圍中製造出來的毒品只賣給西方和美國,他曾經這樣對下屬說,“誰敢賣給中國,老子第一個槍斃他!”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張奇夫儼然成為了金三角地區的霸主,他所掌握的軍隊高達一萬餘。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奇夫的野心也隨之暴漲。 1993年,張奇夫正式通告各國,表示撣邦共和國成立,自己是第一任總統。然而,沒過幾年,因為內部的爭權奪利,這個國家名存實亡。 3年後,張奇夫主動投降了緬甸,當時的美國對其十分痛恨,曾強烈要求緬甸政府交出他,不過最後被嚴詞拒絕。2007年,張奇夫在緬甸的住宅中去世,享年74歲,可謂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