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俗話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相傳端午前後是毒蟲甦醒之時,需要驅避“五毒”。

民間的五毒,指的是5種常見的有毒動物,分別是:蛇、蠍子、蜈蚣、蟾蜍和蜘蛛,在不同版本中,有時壁虎會代替蜘蛛的位置。

估計看過金庸小說《笑傲江湖》,或者是看過根據其改編的各種影視作品的人都還記得飼養五毒的五毒教。比如在1990年和1992年的的《笑傲江湖》中就有藍鳳凰控制毒蜂和毒蛇的鏡頭(90後們可能沒看過,有興趣的自己回頭補一下):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圖片來自:1990年《笑傲江湖》

那麼,這幾種常見的“毒物”究竟是真毒,還是被影視作品誇大了呢?下面就挨個說一說。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不論從數量還是種類來說,大部分蛇是無毒的!儘管如此,蛇還是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夢魘。畢竟除了食物中毒,人類所受到的“毒害”,來自蛇的最多。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漢代的《說文解字》記載:上古人民結草而居,蛇患嚴重,見面打招呼都不是問“吃了嗎”,而是問“沒遇見蛇吧?”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圖片來自:1992年《笑傲江湖》

毒蛇雖恐怖,但蛇毒只在接觸血液時才生效,並不是碰上就會中毒。所以皮膚沾上毒液,甚至把毒液喝下去,都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傷害(除非你的口腔或消化道有傷口)。有的蛇(如眼鏡蛇)為了自衛,會噴出毒液,這種毒液落到皮膚上沒事,但進入眼睛會造成短暫的失明。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靠頭部是不是三角形來判斷是否毒蛇,這種方法是不準確的。很多毒蛇的頭部都不是三角形,比如眼鏡蛇(上圖)和銀環蛇等。

以單位劑量來算,世界上最毒的蛇是海洋中的“貝爾徹海蛇”,然而它性情溫和,除非粗暴對待它,否則不會咬人,而且每次排毒量也很小,所以對人威脅不大。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澳大利亞的“內陸太攀蛇”

陸地上最毒的蛇是澳大利亞的“內陸太攀蛇”,一次攻擊釋放的毒液可以毒死20萬隻老鼠。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中國毒蛇的頭把交椅要數銀環蛇:被它咬時不會感到疼痛,反而想睡,接著慢慢視力模糊,肌肉麻痺,無法呼吸,最後被“憋死”。還好銀環蛇也很溫和,一般遇到人自己就先逃了。

其實,所有的蛇通常都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古人怕蛇,是因為活動範圍與蛇的生境有很多重合,而且古建築適合蛇躲藏,衛生不好有老鼠的話還會招蛇來捕食,所以經常無意中招惹到蛇而被咬傷。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所有蠍子都有毒,名列五毒當之無愧。

蠍子屬於蛛形綱,蠍目。是蜘蛛的親戚。蛛形綱的特點是8條腿,不過你可能聽說過,有的地方出產“十足全蠍”作為藥材,聽起來好像長了10條腿,骨骼清奇的樣子。其實“十足”只是把最前面的兩個大螯也算在內了,但大螯不是腿,只是口部兩側的附肢,不能用來走路的。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圖為生活在我國海南島的海南雙針蠍,體型相當於一個手指。它的螯相對細小,但尾部粗大,說明其毒性比較強。

大螯沒有毒,蠍子的毒在於腹部末端的毒針。簡單判斷蠍子毒性大小,可以看它的大螯和尾部

如果螯又大又粗,尾部卻很細,說明這種蠍子主要用螯來捕食,而不是毒針,毒性就小些;

如果螯又小又細,尾部卻很粗,說明它主要靠毒針制服獵物,毒性就較強。不過也有例外情況。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以色列金蠍

世界上最毒的蠍子是“以色列金蠍”,雖然也就一個手指長,但被它蜇到,很可能致命。所以它又叫“以色列殺人蠍”。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雌蠍會把小蠍子背在背上,小蠍子們此時也很乖,不吃不喝地趴在媽媽身上,等蛻了一次皮後,就離開媽媽自己覓食了。

中國的蠍子大多毒性不強,被蜇只是很疼而已。蠍子喜歡躲在石縫裡,跟人接觸的機會不多。不過如果住平房,晚上蠍子可能會爬出來,在牆上覓食。如果你出來賞月,用手扶牆時正好摸到它,被蜇是難免的了。

蜈蚣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在認識蜈蚣之前,你可能就認識了《葫蘆兄弟》裡的蜈蚣精。

蜈蚣屬於唇足綱蜈蚣目,所有蜈蚣也都是有毒的。蜈蚣的“毒牙”其實是特化的第一對足,與其稱之為毒牙,不如稱之為“毒爪”。在野外,蜈蚣是矯捷的獵手,能捕捉任何遇到的小動物,體型大些的,碰見老鼠、雛鳥都照吃不誤。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蜈蚣這種無脊椎動物,因為沒有像樣的腦和智力,所以咬傷人也不需要理由。潮溼的夜晚,會有出來覓食的蜈蚣蜇咬嬰幼兒,而對皮糙肉厚的成年人,蜈蚣卻不太感興趣。人們的對策是:沿床邊貼一圈光滑的膠帶,蜈蚣就爬不上來了。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蜈蚣尾端的“鬚子”

一般人被蜈蚣咬後,除了劇痛並無大礙,但體弱或過敏體質的人可能會嘔吐、抽搐甚至暈厥。有人認為蜈蚣尾端的那兩個“鬚子”也能蜇人,其實那也是一對足,並沒有毒性,只是蜈蚣在被人按住腦袋的時候,會本能地用這對“鬚子”推擠人的手,讓人產生“蜇人”的誤解。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圖片來自:gettyimages.com

全世界最大的蜈蚣是南美洲的“秘魯巨人蜈蚣”,可長到30釐米,能捕捉蝙蝠。中國南方也常能見到十幾釐米的蜈蚣,一般是紅頭、黑身、黃足,大多屬於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

它們的毒性沒有秘魯巨人蜈蚣強,不過被咬一口也夠疼上半天的。如果在傷口處塗上肥皂,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因為蜈蚣的毒液是酸性的,鹼性的肥皂可以中和一下。

提到蜈蚣,就不得不說下另外二位,因為總有人分不清它們。蜈蚣、馬陸、蚰蜒,這三種“多足”蟲經常被人搞混。分辨方法是:蜈蚣每個體節只有一對足;馬陸每個體節有兩對足,所以“腳”看著比蜈蚣要多得多;蚰蜒每節雖然也只有一對足,但“腳”比蜈蚣的要長很多。蜈蚣、蚰蜒有“毒爪”會“咬”人,但馬陸沒有。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蜈蚣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馬陸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蚰蜒

蟾蜍

常說的蟾蜍,通常僅指無尾目蟾蜍屬動物,其他無尾目動物有的也被稱為“某某蟾”,但並不算正宗的蟾蜍。

正宗的蟾蜍都有毒,它們眼後有毒腺,能分泌出白色的蟾蜍毒,同時也是中藥——蟾酥的原料。蟾蜍的毒並非用來捕食,只是用來自衛的。除非你使勁蹂躪它,否則蟾蜍並不會使用這種武器。在忍無可忍時,蟾蜍會從眼後噴射出毒液,濺到眼睛裡可是很痛苦的。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蟾蜍眼後的那個橢圓形的鼓包,就是它的毒腺了。上面有細小的孔,能射出毒液。

蟾蜍有毒,但對於生態平衡至關重要:它能吞食大量昆蟲,大個子的甚至還能捕食蛇;同時,它的蝌蚪和幼體,卻是水鳥和蛇類重要的食物。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蟾蜍在交配。上面的是雄性,下面的是雌性。蟾蜍一次可產出大量的卵,孵出的蝌蚪既可吃掉冬季湖水裡肆虐的藻類,又可作為其他動物早春的食物,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員。

另外很多人也分不清蟾蜍卵和青蛙卵、蟾蜍蝌蚪和青蛙蝌蚪。這裡說一個比較簡單的辨別方法,蟾蜍卵是細長的帶狀,青蛙卵是一大團。蟾蜍蝌蚪偏黑,個體較小;青蛙蝌蚪顏色淺,個體較大。

蜘蛛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蜘蛛和蠍子一樣,屬於蛛形綱動物,總共有4萬種,大部分是有毒的,不過能對人類構成中毒問題的,只有200種左右。蜘蛛對人很少主動出擊,而且大部分蜘蛛的毒牙太過細小,甚至無法刺破我們的皮膚。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譬如這位蜘蛛俠就是無毒的

毒蜘蛛裡最著名的,要數分佈於溫帶與熱帶地區的“黑寡婦”了,更正式的名稱叫“紅斑寇蛛”。雌蛛常在交配後吃掉雄蛛,更增添了其“狠毒”的形象。儘管它體長不超過兩三釐米,毒性卻很強,被咬後肌肉會強烈痙攣。幸虧“黑寡婦”每次排毒量很少,所以很少致人死命。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黑寡婦蜘蛛的標誌特徵:腹部有一個紅色沙漏型圖案。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請認準紅色小沙漏

毒蜘蛛裡最“要命”的,澳洲的“悉尼漏斗網蜘蛛”有點厲害,它的毒牙就超過1釐米長,能夠咬穿人的指甲,而且受驚時會連續多次叮咬。人被咬後,一小時內會出現嚴重的肌肉痙攣,不及時救治有可能死亡。幸運的是,1981年這種蜘蛛的抗毒素被製造出來。此後至今,再沒人因這種蜘蛛而喪生。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悉尼漏斗網蜘蛛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感受一下這牙口

而在中國境內,能嚴重咬傷人的毒蜘蛛很少,如間斑寇蛛。它們數量極少,還很害羞,只有人品爆發才能見到,所以請大家不要太緊張。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間斑寇蛛

“五毒”介紹完了,但肯定有人非要說還有壁虎。雖然壁虎也常被列入五毒,但它從頭到腳都跟毒沾不上邊。

民間傳說壁虎尿有毒:其實壁虎並不會撒尿,只會排出固體的白色尿酸。如果被人抓住,它可能會被嚇得“拉稀”,但這排洩物也是無毒的。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不僅壁虎,甚至整個蜥蜴家族也只有三種蜥蜴有毒:墨西哥毒蜥、美國毒蜥,以及印尼海島上的科莫多巨蜥

。以前人們認為科莫多巨蜥是用充滿細菌的唾液,讓獵物傷口感染而死,但最新研究證明它也是有毒腺的。這三種蜥蜴在中國都沒有分佈,大家可以安心了。

12345 你好毒毒毒毒毒

看完五毒,順便了解下端午食品的包裝?

撰文 | 吳超

攝影 | 唐志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