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白虎山人

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2018世界盃今天正式開幕,很多人即將調整到“俄羅斯作息”。

足球,這一熱血運動在我國有著雄厚的群眾基礎,其前身——蹴鞠在我國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

蹴鞠,先秦就有記載:一種以腳躡球的運動。

戰國蘇秦曾與齊宣王談話,說到大王治國英明,帶領臨淄百姓奔小康,各項娛樂有聲有色,其中,蹴鞠尤在其列。

“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蹹踘者。”

——《戰國策·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

漢朝蹴鞠用的是實心球,動物毛髮搓成團,外面縫上皮革。蹴鞠的方形場地,稱鞠城(球場),挖十二個半月形坑,稱鞠室(球門)。

兩邊各有六人守門,六人發起進攻,場上二十四名球員再加個裁判。不踢假球,不吹黑哨,對抗激烈,以踢進對方鞠室次數多少定勝負。

“圓鞠方牆,仿象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建長立平,其例有常。不以親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由然,況乎執機!”

——《鞠城銘》

除了球門多了一些,球員少了一點,漢朝蹴鞠跟現代足球幾無差別。那時的眾多熱血漢朝兒郎們多為“鞠”瘋狂。

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西漢文帝時,有位名醫叫淳于意,他給一位叫項處的瘋狂球迷診病。名醫告誡項處:禁止劇烈運動,不然會嘔血身亡。

項處覺得蹴鞠算不上“勞力事”,看完病就去蹴鞠,一番運動後,果然回天乏術吐血至死,真正是用生命致敬蹴鞠。

安陵阪裡公乘項處病,臣意診脈,曰:“牡疝。”牡疝在鬲下,上連肺。病得之內。臣意謂之:“慎毋為勞力事,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處後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嘔血。臣意複診之,曰:“當旦日日夕死。”即死。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古人打仗的時候也放不下蹴鞠。霍去病北伐匈奴,彈盡糧絕,唯一樂事乃是軍事訓練中的蹴鞠,所以蹴鞠是萬萬不能停。

“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躢鞠也。”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有人的地方就有蹴鞠場。漢代二十五戶為一里,五百戶為一黨。凡裡就有人扎堆蹴鞠,凡黨就有大型的鞠場,比今天籃球場的普及度還要廣。

“裡有俗,黨有場,康莊馳逐,窮巷蹋鞠。”

——《鹽鐵論·國疾》

女人們同樣對蹴鞠愛得痴狂,開發出了樂舞蹴鞠。

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漢蹴鞠舞畫像石拓片

晉朝人覺得漢朝人蹴鞠太兇,“諸伎而傷人者,皆宜除之”。於是唐朝蹴鞠稍微溫和一點,開始用充氣的空心球。動物膀胱吹滿氣,外面八片皮革包裹,球體更輕盈更圓,也稱毬。

唐朝詩人皮日休因其姓“皮”,被歸氏子弟作詩用“毬”調侃

“八片尖皮砌作球 , 火中燖了水中揉 , 一包閒氣如常在 , 惹拳遭踢卒未休 。”

——《答日休皮字詩》

毬比鞠輕,蹴得更高,玩法也更多。一種雙球門蹴鞠,鞠場跟現代足球場差不多,玩法也和現代足球一樣,無論參與者還是看客,那叫一個熱血沸騰。

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一種單球門蹴鞠,玩法跟現代排球場差不多,但蹴鞠畢竟使的是腳上功夫,所以不能用手碰毬,以毬不落地,穿過“風流眼”多者為勝。

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否。”

——《文獻通考》

還有不用球門的玩法,不拘泥於場地與人數,有毬有人就成局。

一種趯鞠,即踢高比賽,不但要將球踢得很高,下落時還要用腳停住,唐朝張芬善於趯鞠,能踢到半個佛塔那麼高,王維嘆為“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

“張芬曾為韋皋行軍,曲藝過人,常於福感寺趯鞠,高及半塔。”

——《酉陽雜俎》

一種一般場戶,從一人場至十人場止,一人場就是個人顛球控球的花樣表演,多人場就是互相傳球、輪流花式控球。

一種白打場戶,玩法與一般場戶相似,各種花式控球加顛球,但人數需為雙數,以便對抗,踢不成花樣或球落地者輸。

“圍而蹴之,不使墮地,以失蹴為恥,久不墮為樂。”

——《宋朝事實類苑》

作為一項悠久的軍中傳統,唐朝軍隊中也十分流行蹴鞠,每逢軍中蹴鞠,都要鼓樂助勢,比當今球場上的嗚嗚祖拉振奮許多。

“遙聞擊鼓聲 , 蹴鞠軍中樂 。”

——韋應物《寒食後北樓作》

宋朝蹴鞠“十二香裁成圓錦”,用十二片皮革縫製,正重十四兩,鼓風箱充氣,謂“打揎法”。

宋朝稱單球門蹴鞠為築球,每隊十二人,由球頭開球,隊員們輪流球不落地花式顛球,最後傳給球頭度風流眼(射門)。

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事林廣記》書影

一般場戶與白打場戶,宋朝統稱白打。踢出來的花樣稱解數,諸如燕歸巢、轉乾坤、風擺荷、斜插花、玉佛頂珠、葉底摘桃、金佛推磨、旱地拾魚、柺子流星、雙肩背月等等,說的都是白打控球的解數。

以解數最為聞名的當屬《水滸傳》的大反派高俅,以一個鴛鴦拐,成功吸引了未來宋徽宗的注意。

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元]錢選《宋太祖蹴鞠圖》,現藏上海博物館

民間也出現了不少蹴鞠結社,跟今天的足球俱樂部相似,最為知名當屬齊雲社,蹴個鞠可以“上與雲齊”,時雲“不入圓社會,到老不風流”。

宋朝蹴鞠更重視技巧性和觀賞性,雙球門蹴鞠的激烈對抗早已不見,更加為女子們所喜愛,出現了專門的女子蹴鞠隊。

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明]杜堇《仕女卷·蹴鞠》,現藏上海博物館

元代稱呼蹴鞠女子為女校尉,“校尉”是對圓社中高級藝人的稱呼,元曲家關漢卿曾寫過女校尉的英姿。

“換步那蹤,趨前退後,側腳傍行,垂肩嚲袖。若說過論茶頭,膁答板摟,入來的掩,出去的兜。子要論道兒著人,不要無拽樣順紐。”

——《鬥鵪鶉·女校尉》

宋元時男女一同蹴鞠很常見,

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宋蹴鞠紋銅鏡(左側高髻女子正在踢球,右側頭戴幞頭的男子彷彿正在防守)

再來個小曲兒伴奏真是美的很,

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元版《事林廣記》中的蹴鞠插圖

但在老學究看來,簡直是不成體統,以至於蹴鞠逐漸等同於不務正業、不求上進。

於是在明太祖這裡誰敢在軍隊裡蹴鞠——卸腳!

“在京的軍官,但有軍人學唱的割了舌頭,下棋打雙陸的斷手,蹴圓的卸腳。”

——《明通鑑》

明清時候的蹴鞠基本上不存在什麼競技性,大家一團和和和氣氣,但蹴鞠依然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明宣宗朱瞻基,樂呵呵地看起了蹴鞠。

時代|中國足球極簡史:看看古人踢球技術怎麼樣?

[明]商喜《明宣宗行樂圖》局部,現藏故宮博物院

參考文獻:


[1]王淑琴. 蹴鞠與中國古代社會[D].山東師範大學,2008.

[2]田志生. 中國古代蹴鞠發展演變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

[3]劉鵬,秦雙蘭.從鞠的製作演進探看古代蹴鞠運動發展[J].保定學院學報,2010,23(04):57-59.

[4]劉金柱,秦雙蘭.鞠論[J].體育文化導刊,2011(05):106-109.

[5]陳子. 從蹴鞠文物看蹴鞠運動的發展演變[D].河南大學,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