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端午節大門為何要懸掛菖蒲與艾葉》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幹邪。端午節,大家都知道是紀念屈原大夫的。但為什麼一到端午,詔安人家家戶戶大門都要遍插菖蒲與艾葉呢?

傳說先秦時代,人們普遍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五日是惡日。《風俗通》一書指出:“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呂氏春秋》規定人們五月要禁慾,也就是男女不能同房,要齋戒。總之,在人們眼裡認為重五就是個惡日,是個死亡之日。

到了戰國時,有齊國宰相田嬰,恰好他夫人懷孕,臨盆日子正好在五月,田嬰十分心煩,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田嬰幾次好言勸其夫人把胎打掉,他夫人苦其十月懷胎,堅決不允。田嬰無法,只好四處尋求禳解的辦法。最後終於尋到一位有名的道士,這位道士說:"要解此災厄也不難,只要心誠,五月五日在大門懸掛上艾葉與菖蒲,定保平安無事。"田嬰聽了十分高興,並遵照道士的指點,在五月五日中午時分大門懸掛上菖蒲與艾葉。果然躲過此難,並且順利産下一子,名叫田文,因承襲父爵,人稱薛公,也就是後人所稱的孟嘗君。

於是,菖蒲和艾葉能驅邪鎮魔的故事傳開了,人們為了避邪消災,每到五月五日,冢家戶戶都會在大門插上菖蒲與艾葉,以祈平安,這個習俗一直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