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刀劍很難砍穿盔甲,為何打仗時還會有大傷亡,原因很簡單

在冷兵器時代,兩軍交戰其實就是拿著刀劍互砍,於是如果有一身厚厚的盔甲裝備在身上,那麼犧牲的幾率就能大大降低。我們經常在影視中看到,兩軍衝鋒,眾多穿戴鐵質盔甲的士兵,刀一砍就完蛋,這其實是不科學的。我們常常用削鐵如泥形容兵器的鋒利,但是要達到這種程度,是很難的,更何況還是批量地裝備在士兵身上。

古代的刀劍很難砍穿盔甲,為何打仗時還會有大傷亡,原因很簡單

在火器大規模使用之前,盔甲的發展遠遠高於冷兵器,很多方法就可以製作出具有不錯防禦力的盔甲,例如鐵製的盔甲,皮製的盔甲,甚至連植物都能做成藤甲,三國時期的藤甲兵就給諸葛亮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有了盔甲的保護,面對普通武器的劈砍,相當於被棍子敲了一下,但是如果沒有盔甲,那就很容易缺胳膊少腿了,很快就會喪失戰鬥能力。

古代的刀劍很難砍穿盔甲,為何打仗時還會有大傷亡,原因很簡單

這些盔甲幾乎能夠防禦大多數的冷兵器的砍與刺,這也是為什麼在戰場上會看到狼牙棒、錘子、鐧、鞭等重擊武器,就是發明後來針對盔甲的,但此類重擊武器有很大的限制性,對於攻擊的距離和體力的消耗,並不是一般人能靈活使用的。

那麼既然盔甲防禦力那麼強,為什麼古代戰爭還會有大傷亡呢?

古代的刀劍很難砍穿盔甲,為何打仗時還會有大傷亡,原因很簡單

一、盔甲的成本

中國古代的冶金工藝雖然很強,但是要成批量地製作生產鐵製盔甲還是很難的,也就是說古代並不是每個士兵都能穿上重重的盔甲,盔甲的分發會優先給老兵使用,而且盔甲也很少會包住全身,這樣士兵的機動性就降低了。

古代的刀劍很難砍穿盔甲,為何打仗時還會有大傷亡,原因很簡單

眾所周知,古代的醫療條件並不發達,更不用說隨軍出征的軍醫了,往往也就只能草草地包紮、止血。在戰場上,即使你有盔甲的保護,但是在沒有被盔甲保護的部位,受傷也是難免的事情,如果不幸被劃破口子或者扎個洞,那麼很可能因為破傷風、感染而造成傷亡。

三、盔甲的防禦力高並不代表無敵

在冷兵器時代,還有一種很重要的武器,那就是弓箭、弩等遠程攻擊武器。可別小看這些武器,實驗證明中國古代的弓箭在近距離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射穿鎖子甲,何況盔甲也不可能保護全身的部位。

面對敵軍的萬箭齊發,重甲能保護身體的要害,例如袁崇煥、滿桂、關羽都曾中箭,後梁的張歸宇中了15箭還安然無恙,但身體的其他部位在戰場上還是很可能因中箭而受到傷亡,例如三國時期的名將張郃就因中箭後感染破傷風而死,更不用說普通士兵了。

古代的刀劍很難砍穿盔甲,為何打仗時還會有大傷亡,原因很簡單

總之,攻防有道,盔甲雖然防禦力搶,但也存在著很多的侷限性,不然歷史上那些少有盔甲的遊牧民族也就無法輕易侵略,更不會變成令宋朝頭疼的外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