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公佈,第二批貴州僅4個全在務川!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公佈了“2018年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中國傳統村落名單”: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2018年第二批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中國傳統村落名單

遵義市務川自治縣豐樂鎮造紙塘

遵義市務川自治縣黃都鎮大竹村

遵義市務川自治縣黃都鎮沈家壩

遵義市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馬拱坡

這是民族的記憶

也歷史的見證

更是仡佬先人留下的寶貴財富

今天,仡鄉妹和你一起來

穿越

瞭解我們自己的文化

造紙塘

造紙塘坐落在務川自治縣豐樂鎮新場村大山深處。整個寨子坐南朝北,依山傍水,水車軲轆聲在大山裡格外厚重,向世人訴說久遠而滄桑的傳奇。相傳他們的祖師是蔡倫。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造紙塘原名棗子塘,因這裡生產火紙被人們稱為草紙塘。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因草紙塘家家造紙,不僅生產草紙,也生產皮紙、毛邊紙,造紙業興盛,20世紀後期改名造紙塘。全寨71戶318人,以仡佬族人口居多,苗族、土家族次之。這裡的民居多為傳統木構建築,大部分修建於清末民國時期,建築工藝較為講究。寨子前的造紙河由四面山上溶洞裡的地下水、山泉匯聚而成,然後流入豐樂河。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村民們說,他們更習慣稱自己的家鄉為草紙塘,因為起初這裡集中生產草紙,大部分供應給重慶客商,一時間,村莊極為繁華。興盛時期,還有人把這裡稱為“小重慶”。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如今,走進造紙塘,繁華已不再,村莊像個安靜的女子,到處都透著一股恬靜。在這裡,用於造紙煮原料的土窯子和舀紙的池子特別多,每隔幾米就有一個,有些窯子上面還帶有鍋爐,分佈在長達6公里的河兩岸。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2017年先後有“貴州苗夫”古村落探秘報道組、遵義在線等媒體走進造紙塘進行探秘報道。

大竹村

大竹傳統村落位於務川自治縣黃都鎮深山中,古村寨形成於清朝末年。村寨面積約8平方公里,寨內保存了仡佬族村落相對完整的、真實的歷史遺蹟,有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完整的體現了當地傳統民風民俗,見證了自明清以來該地區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的祠堂、桅蹬、古井、古樹等特古老村落元素。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大竹(自然)村與山相擁、屋田相伴的場景,展現了典型的鄉里人家概念,多年來已經形成了藝術家創作基地的氛圍,得到了攝影家、畫家和民族村落科學價值 大竹村仡佬族傳統民居建築歷史悠久、結構獨特、建築材料及建築裝飾物獨特,村落佈局結合當地的氣候、地形,從建築形制、村落選址 與佈局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科學性。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大竹村得益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地處於貴州省面積最大的葵花松採種基地內,植被覆蓋率高達80%以上,氣候宜人,環境宜居,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來避暑度假。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大竹村通過對村落的保護,向人民展示別具一格的仡佬族婚俗、吃新節、傳統小吃、建築彩繪、統木雕技藝等仡佬族風情,吸引外來遊客瞭解以及體驗當地風俗,從而帶來相應的經濟相應,從而更好的作為村落的保護資金來源,地方經濟的收益與地方傳統村落的保護相輔相成。

沈家壩

沈家壩(自然)村古村落位於務川自治縣絲綿村,形成於清朝同治時期,居住著74戶312人,其中少數民族約佔60%。寨內有得天獨厚的陳氏宗祠、回龍寺、觀天房子、耕讀人家、古樹、池塘垂釣以及村落格局和田園風光為重要旅遊資源。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沈家壩(自然)村是一個典型的仡佬族村寨,村內傳統建築保存完好,村寨原貌保存約在65%左右。村寨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之一的觀天房子,歷時三年有餘,“觀天房子”才得以完工。工匠多為外地人,匠心營造,精雕細琢,其雕樑畫柱、石凳臺階、櫥櫃門窗的製作工藝都遠勝蘇杭建築。在村寨邊配有陳氏宗祠、花橋、回龍寺廟、文啟閣等建築。稱五衙朝天,其中寓意耐人尋味。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沈家壩據當地一些墳碑的碑文記載,這裡原本居住著沈姓氏族,至今還能尋得沈家宅舊址。相傳陳氏家族為陳友諒後裔,明初時,其子孫遷移至重慶的酉陽和貴州的務川。據說是一位名叫陳正官的人帶家人遷移途經沈家壩,在路邊水井飲水後,將碗遺忘,走出數里才想起。陳以為飯碗掉在此地,是天意,且此地三面環山,東出有谷,視野開闊,山谷間谷地豐腴,兩條河流呈現掎角之勢,一橫一縱穿行整個谷地。地博人稀,於是便定居於此。後來陳家人丁興旺,沈家搬遷,從此,沈家壩全是陳氏宗族,代代相傳。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沈家壩與山相擁、屋田相伴的場景,展現了典型的鄉里人家概念。沈家壩有純樸的民風、優美的建築、神秘的故事、怡然自得的風景、奇山異石於一身,給世人一個古老而又充滿神秘的古寨。

馬拱坡

馬拱坡位於務川自治丹砂街道桃符社區境內的大山深處,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寨,寨子幾十戶人家全為申姓,仡佬族。村寨具有上百年曆史的幹欄式的木結構房屋被一株株古柏包圍,石頭堆砌的圍牆,石板鋪就的小路,以及雕刻精緻、圖案各異的木雕窗花,特別是保存完好的字庫塔和桅墩,讓這個村莊尤顯古樸神秘。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全寨子的房子建在斜坡上,階梯分佈,層次分明,錯落有致,佈局合理,戶與戶之間全部用古板連接。村子中最古老的房屋是申允繼後人居住的房子,據傳是申允繼所建,看上去至少有兩三百年曆史,年代久遠,依然完好。最大的房子是申勉老先生的房子,開間有七間。氣勢恢宏。在馬拱坡,最具特色的是精美的窗花,花鳥蟲魚,麒麟怪獸,金童玉女,或方塊,或圓形,或鏤空,或平面,雕刻手法多樣,富於變化,圖案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加上同樣做工精細的石階沿和寬大的石院壩,使整個馬拱坡顯得古樸幽香,源遠流長。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在村莊內,現今保存較為完好有修建於道光九年(公元1816年)的古建築——字庫塔,當地人叫它“字倉”,也有體現務川仡佬民居建築特色仡佬族民居,獨居特色的仡佬民居。因曾經出現大批為官為文的人,因此,能稱得上“秀才村。”據《申氏尚銑家譜》載:馬拱坡始祖申薄於康熙末年從火炭埡(現務川自治縣龍潭村)遷入此地,安家立業。所以馬拱坡人皆為申祐後裔。由此可以推斷,馬拱坡人有濃厚的崇文情結。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據《思南府續志》記載,“申允繼乾隆甲午科(1774年)中試三十名,官福建德化知縣”。《都濡備乘》記載,申維藩與其弟申炳章都是縣學生員,在咸豐年間平定匪亂,保護務川一方平安,申維藩被詔贈知縣,世襲雲騎尉。其弟申炳章積功保同知補缺。後以知府用,賞戴花祤,官至吏部,後卒於京邸。《南園記事》記載,馬拱坡癢生有申味三、申卓章、申繼先等。在申允繼及其妻子安氏墓碑記載:孝男,癢生申文順、國學申文質;孝侄,國學申文學、癢生申文獻、貢生申文富;孝胞弟:癢生申允先。在道光八年協商捐修的字倉上輯錄到,生員申文庭、申文章等等。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第二批贵州仅4个全在务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