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窯灣古鎮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西南邊緣,京杭大運河及駱馬湖交匯處;與宿遷、睢寧、邳州三市縣相連,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聞名全國的水鄉古鎮。窯灣歷史上溯於春秋,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置,已有1300多年曆史。古鎮西依大運河,東臨駱馬湖,三面環水,為南北水運樞紐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水運的興盛帶動了窯灣工商業的迅速繁榮,素有千年運河百道灣,黃金分割在窯灣的美稱。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綠豆燒,窯灣當地特色美酒,保留著最原始的釀造工藝。遠遠的聞道香濃的酒氣!品一杯,醇馥幽鬱!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百年的酒香,見證了古鎮窯灣的興衰。後院醬缸,雕琢著歲月久遠的痕跡。老式建築,散發出濃厚的文化氣息。古法醬油製造工藝,更是為這座古鎮添加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清朝時期,窯灣設有大清窯灣郵局。值得一提的是,遠在清朝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推廣“到付”這種先進的郵政方法!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據典籍記載,這裡,東周時屬鍾吾國轄地。秦漢時,作為軍需品燒窯處。公元618年,唐朝實行州縣制,窯灣建鎮,始名隅頭鎮。公元1668年郯廬大地震,隅頭鎮被毀,後遷往鎮南運河拐彎處築窯燒磚,重建新鎮,過往船隻多在此停泊,窯灣由此得名。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文化

窯灣古鎮以其獨特的古老建築風格,倚河傍湖的水域風光,豐厚而古老的歷史文化遺存。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鋪、古碼頭、古遺存,鑄就了窯灣古鎮的文化品位與文化內涵,它是古運河文化在民間傳承的真實寫照。古鎮三面環水,碧波粼粼,景色秀麗;街巷獨具一格,院舍青磚灰瓦,樓閣亭臺交錯,房頂飛簷翹角,形勝之美稱於江淮,自來為中國大運河第一古鎮和遊覽勝地。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最後,當然少不了吃!窯灣在運河邊,所以自然盛產魚蝦,美味的油炸小酥魚,鮮美的蝦餅,當然少不了一碗燒雜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美味的藥膳酥,也是古鎮的一大特色。看起來是不是有點阿膠糕的感覺?不過吃到嘴裡確實很酥脆。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後記

厚重的歷史孕育了窯灣獨特的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商業文化、宗教文化與物流文化等。窯灣吸引無數名人駐足留步,岳飛、朱元璋、史可法、乾隆皇帝等歷史名人都在窯灣留下了足跡,愛國將領張華堂曾在窯灣生活多年。窯灣名人輩出,與史可法一起在揚州奮戰的明朝名將高佐將軍、清朝震遠將軍馬從凱、武舉人臧紆青都是窯灣人。窯灣出土了清代聖旨石碑石刻、壁畫字畫、刺繡瓷器等大量的珍貴歷史文物,存留下來的古商會館、古廟、古橋、古槐、名人碑亭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現存明清古建築800多間,其中百餘處列入徐州市非遺名錄。窯灣成就了一批有影響的富商、名人,他們走出窯灣後,使窯灣文化廣為傳播,時至今天,南京、蘇州、上海等地還建有“窯灣街”。走在古老的小鎮裡,讓你身心放鬆,遠離城市的喧囂,忘卻世俗的吵鬧。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腳下的徐州系列遊記》第二集,愛至窯灣古鎮,心如枯木不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