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復來

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復來

常有人問,什麼是好書?能否給孩子推薦一本好書?我遲疑而思忖。

好書推薦的權威性從何而來,有什麼保障性機制?對此我們有充足的“制度”自信:首先是有一個很高的遴選標準,這個標準是經過上千個優秀專家學者幾年來共同總結出來的,不是某個人的趣味和標準,照顧到了方方面面讀者的不同閱讀需求;其次是有大量廣泛的圖書數據做支撐,試想從100種書裡挑10種,和從一萬種書裡挑10種,效果肯定是有天壤之別的,通俗講叫視野決定高度;再次是有嚴格完善的遴選程序,每10種上榜書是要經過近10道程序才能脫穎而出,是貨真價實的萬里挑一;最後是高水平的專家評審隊伍,每年參與此項工作的專家學者人數可達300人次以上,而且是各個學科領域裡的知名學者。應該說,這是隻有靠國家力量才能做到的大“工程”,具有充分的制度性保障。

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復來

我國每年出版近50萬種圖書,如何讓高品質圖書脫穎而出成為難點和關鍵。現在圖書榜單很多,也有一些出自商業性目的,榜單多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好書選擇的難度。榜單不只要有權威性,還要有更高的公益性。讀書是關係到個人、國家、民族的重要事情,推薦的應是一個“良心榜單”。“中國好書”活動的宗旨是“為好書尋找讀者,為讀者尋找好書”,是宗旨也是目標,更是一種情懷。

中國有幅名聯,叫作“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復來”。這幅聯很好地道出了我們選好書的心境:我們把每一本好書都當作一個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懷的高尚朋友,我們很珍惜能夠發現、認識高尚朋友的機會與機遇,就猶如在人生中苦苦尋找智者,書中雖然見不到人,但可以真切地聆聽他們講述天地的道理、人生的絢麗。而後,我們更願意把這樣的“良師益友”介紹給更多同樣在苦苦尋找的人,希望在“開卷有益”朋友圈裡給予更多人幫助,解決他們在現實及精神世界的各種難題。我想,我們的這種心境,讀者在“看”乃至“讀”中,會慢慢體會到的。

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復來

“中國好書”影響巨大,央視黃金時段的讀書盛典晚會功不可沒。因為盛典,讀書人有了自己節日的儀式感。創作者、出版人和名家一起登上舞臺,彰顯了精神創造力無上的價值,成為一束明亮的精神光照。雖是一束,但光照天下,所有人都能看見、感知到。舞臺現場,書中的智慧良師真實地與我們相見了,他們把炙熱的情感與精神理想傳達給我們,又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讀書的意義。

舉一個感觸很深的例子。因為工作關係,自己現在每個月都要讀大量的書,可以隨時讀,閱讀是唯一的“職責”,這簡直是天下最美的事了。內心也暗自竊喜,並自認為讀書非常多。

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復來

然而,在盛典晚會上,聽到臺上頒獎嘉賓、八旬學者金衝及老先生說至今每天都要讀書10個小時,才突然醒悟自己遠未得到讀書的真諦,在讀書這件事情上依舊戴著功利的枷鎖;在看到90多歲的許淵衝老先生每天向睡眠“偷”時間來搶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畫面時,才明白

讀書應該像生命一樣重要,像活著呼吸一樣自然,同時也更明白了一本好書的珍貴,以及我們向廣大愛書人推薦一本好書的使命意義

借工作之便,我得以相識很多優秀的好書作者,他們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讓我無限嚮往。與他們交流,感受到思想智慧之光的普照和人類文化傳統的流淌,謝謝“中國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