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樑家河》有感|譚康寧:樹高千尺不忘根 俯身一心為人民

读《梁家河》有感|谭康宁:树高千尺不忘根 俯身一心为人民

編者按
读《梁家河》有感|谭康宁:树高千尺不忘根 俯身一心为人民

樹高千尺不忘根 俯身一心為人民

用了一個週末的時間,讀完了《梁家河》一書,習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歲月生活猶如電影畫面在眼前一幕幕掠過,直擊靈魂深處,幾度淚目。總書記堅韌不拔的意志,求真務實的作風、深厚質樸的情感使我感觸極深,久久不能平靜。

堅韌不拔的意志。“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15歲的習近平從條件優越的北京來到環境惡劣的梁家河,生活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他最終經受住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在梁家河7年裡,“習近平不管多累多苦,他一直拼命的幹,從不‘撒尖兒’”,晚上還要經受跳蚤叮咬和餓肚子的困擾,但他從沒放棄“讀書、修身”。白天利用幹活休息、吃飯、放羊看書,晚上點著微弱的煤油燈學習,為了看一本《浮士德》,跑了30多里山路去借”,真正踐行了他說的“一物不知,深以為恥”的承諾。習近平為了入團、入黨一次次申請得不到批准,但他從沒放棄,仍一次次再寫,先後寫了8次入團申請、10次入黨申請,才終於被組織批准入團、入黨,隨後被梁家河大隊推選他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習近平這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告訴我們要在困難面前不退縮,要以持之以恆的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釘釘子的精神,不達目標不回頭的勇氣,實現人生目標。可我們現在一些幹部,不愛學習,工作時不願擔當,挑肥揀瘦、拈輕怕重,遇到困難,就繞著走,受點打擊就怨天尤人,吃點苦就喊天叫地。總認為在基層工作,事多吃苦,不能沉下去,到村不能深入田間地頭,不能到最邊緣最貧困的地方去,幹一兩年就想提拔調動,我們必須學習習近平堅韌不拔的意志,紮根基層,服務群眾。

求真務實的作風。幸福生活都是幹出來的。習近平在梁家河大隊當知青7年中,一心為民辦事,總是走在前。當年,村民在貧瘠的土地上種莊稼,一年到頭收不下多少糧食,他就帶領鄉親們打水壩,修梯田,治理神車溝,帶頭勞動,在他的帶動下,梁家河土地得到改善,田地得到增加,糧食收成也提高了。為了能讓鄉親吃上乾淨衛生的井水,他帶領大家挖水井,在挖井時他總是挑最重的活搶著幹,帶頭下井搬石挖沙,一天到晚衣服從沒幹過。為了解決群眾做飯不砍伐樹木,保持水土,他親自到四川考察。回來後,自編節目帶頭宣傳沼氣的好處,還帶領幾個青年到15裡外的前馬溝去挖沙子、一袋一袋往回背,沒有石灰,自己燒製,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覆試驗,終於建成了陝西第一口沼氣,打破了“沼氣不過秦嶺”的謬言。為了方便群眾生產生活,他建起了鐵業社、代銷店、縫紉社、磨坊、菜園。社員可以用工分換取日用品,大大的方便了群眾。習近平做的每一件事,他都是從實際出發,都是為民著想,都能身體力行,他這種求真實幹的作風,彰顯了共產黨人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精神和解決問題的擔當。可我們一些幹部作風漂浮,情緒浮躁,思想懶惰,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到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社會治理上來,沒有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從而影響工作,敗壞了黨員幹部形象。求真務實是我黨的優良作風,是一切工作的重要法寶,也是領導幹部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因此我們要在學習、工作、生活等上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緊密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深入調研,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難。

深厚質樸的情感。“不管你當多大的官,不要忘記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真真切切為百姓著想,要聯繫群眾,要平易近人”, 這是習仲勳曾多次對習近平說的。習近平在梁家河大隊當知青7年中,始終踐行著父親的教誨,與老鄉們甘苦與共,帶領群眾打壩、修梯田、建沼氣、辦企業、打水井、辦掃盲班,群眾需要啥他就幹啥,一心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在當時生產工具緊缺,村又沒有錢,急需購買生產工具,習近平就將延川縣獎給他的三輪摩托車,設法換成了鋼磨、手扶拖拉機等生產工具。一次幹農活時,習近平帶了白麵饃上山,中午吃飯時,看到老鄉吃的都是糠做的窩頭,他就把白麵饃分給婦女,自己餓了一頓。離開梁家河後,他一直牽掛著鄉親們,先後4次給梁家河村寫信,希望鄉親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多次為鄉親寄錢看病,兩次回村看望鄉親,自己出錢給鄉親買年貨、年畫及春聯。習近平說:“陝北高原給了我一個信念,也可以說是註定了我人生過後的軌跡。經過了陝北這一人生課堂,就註定了我今後要做什麼,他教會了我做什麼” “陝西是根,延安是魂”。這種深厚質樸的情感,充分體現了他為民的情懷,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真實寫照。“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為一線工作的我們,每天都要跟群眾打交道,我們更應當樹立群眾觀點,切實做好群眾工作,把群眾當朋友、當親人、當家人,同群眾同甘共苦,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當前,正值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以梁家河精神為動力,轉變作風,真抓實幹,確實抓好當前工作。一要帶著真摯的感情。用心領悟群眾的感受,耐心傾聽群眾的心聲,心裡要裝著群眾,始終站在群眾立場,多從群眾利益的角度思考問題,帶著深情厚誼為他們盡心工作,多給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與此同時,更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二要在增加群眾收入上下功夫。讀完《梁家河》,我更加明白脫貧攻堅不僅僅是一場戰役,更是一種黨對貧困地區人口的情懷。為此,我們必須認真貫徹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牢固樹立"抓產業,就是抓發展,就是抓脫貧"的理念,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龍頭帶動、政策扶持、綜合利用、循環發展”的思路,及村村有園區、戶戶有產業的目標,堅持以“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產業,來促進群眾增收、脫貧、致富的目標。三要著力轉變工作作風。要把作風建設年活動擺在突出位置,納入重要日程,以“嚴”的精神改進工作作風,以 “硬”的理念抓好脫貧攻堅,切實打通工作落實的“最後一公里”。要大力整治 “不作為”、“亂作為” 、不敢碰硬、怕擔責任和“推、拖、繞、卡、拿、要”等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要建立長效機制,加強監督問責,積極營造敢於擔當、創先爭優、清正廉潔的幹事創業工作氛圍,為實現整鎮脫貧,同步邁向小康目標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精彩回顧

读《梁家河》有感|谭康宁:树高千尺不忘根 俯身一心为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