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6月13日媒體刊登寧陝稿件一覽

媒体报道|6月13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生態新政為新寧陝發力

本報訊(通訊員 吳亞楠)今年,寧陝縣圍繞“生態立縣、文化興縣、旅遊富民”發展戰略,堅持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惠民生、促和諧的重要任務和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生態和諧美麗的新寧陝。

該縣堅持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縣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推進。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縣委、政府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全縣環保工作會議,與11個鎮和相關部門簽訂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把漢江水質、大氣汙染防治、網格化管理等工作納入對各部門、各鎮年度目標考核。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定期研究環保工作,定期督導檢查環保工作,抓住重點企業、關鍵環節,嚴格執法監管,嚴厲打擊環境保護違法行為,進一步築牢環保防線。結合縣情實際,先後印發了《寧陝縣“治汙降霾·保衛藍天”工作方案》、《寧陝縣漢江水質保護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寧陝縣“四位一體”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監測管理體系實施方案》等專項工作方案,將各項指標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單位、到鎮。

寧陝全力保護好轄區內長安河、汶水河、洵河、蒲河、池河5條主要河流水質,確保出境斷面水質持續保持在II類標準。定期開展水源地專項檢查,將漁洞河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範圍內的住戶全部搬遷。實施了漁洞河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界樁、標牌、警示牌、圍網等保護設施進一步完善。加大河道整治,將長安河青草關以上20公里(含東河)劃為禁採區,責令5處採砂點停止開採,查處了蒿溝河道涉河違法工程17處。加快推進兩場(廠)建設, 城區汙水已全部接入主管網,年處理量約為160萬噸,汙水集中處理率達93%。縣城垃圾填埋場投入運行,做到日產日清,生活垃圾收集率達到100%,無害化處理率達99.87%。縣城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和皇冠鎮汙水處理站正加快推進。對長安河青草關出境斷面每月監測一次,對11個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每季度監測一次,監測結果均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的Ⅱ類標準。印發了《寧陝縣“四位一體”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監測管理體系實施方案》落實了村級網格管理員和河長補助,明確了各級網格長、河長工作職責,確保每個網格、每條河溝都有人管,管得好。

該縣積極爭取農村環境保護項目資金2024萬元,在全縣8個鎮33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垃圾綜合整治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建設垃圾填埋場10處、垃圾收集房106個、庭院式汙水處理系統360套、汙水處理站3個,購置了垃圾清運車、垃圾桶等清掃設備,出臺了《寧陝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寧陝縣農村垃圾規範化處置管理暫行辦法》、《寧陝縣農村鎮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考核獎懲暫行辦法》和《寧陝縣農村鎮容環境衛生檢查考核細則》等一系列長效管理制度文件。在進一步鞏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成果的基礎上,先後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鎮1個、省級生態鎮3個、市級生態鎮9個、省級生態村2個,市級生態村21個。(安康日報)

寧陝縣金川鎮: 興隆村產業開出“幸福花”

近年,由於缺乏科學管護,該村傳統板栗、核桃產業日漸低迷。隨後,該村積極爭取了板栗、核桃科管項目及相關專業人員技術培訓,全年完成核桃、板栗科管2800畝,打造了500畝核桃示範基地,帶動了30餘戶農戶勞動力入股,分紅共計5.5萬元。4月24日,寧陝縣金川鎮秦智萬畝有機核桃示範園的成功簽約建設。

2017年初,在走訪中,興隆村幫扶幹部發現好多貧困戶底子薄,發展產業意願不強,就算貸了脫貧貸,也不願意冒然發展產業,怕虧了本。該村黨支部積極協調,最終與和平中藥材種植合作社達成種植、銷售協議,建立了種植基地20畝,種植茯苓5000窩、天麻10000窩、牛膝5畝。同時,與陝西商洛天士力集團合作,在核桃園區林下發展55畝丹參園區,與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組織貧困戶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350人次。通過貧困戶土地入股、務工等形式帶動貧困戶69戶,極大提升了貧困戶發展產業意願與參與度。該村黨支部還安排黨員大戶與貧困戶結對幫扶,結合板栗、丹參能夠提供穩定的蜜源,引導貧困戶養蜂200餘箱。

“本來大夥兒心裡沒有底,不敢種中藥材。看了村上基地去年種的,收成不錯。還提供技術、訂單銷售。這麼好的產業,大家都動起來了。產業不怕小,就怕大夥兒不想幹,好的產業就要一點一點地幹起來,才能由小到大,得到收益。”興隆村“第一書記”萬保華真切地說道。(陝西農村報)

精彩回顧

媒体报道|6月13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