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友們的印象中,上海這個姚明和劉翔的家鄉,似乎是個“馬拉松弱省”——沒出過什麼馬拉松高手。
這兩年雖然也有幾個業餘大神跑進2小時27分,但他們全都來自外地,只能算“新上海人”。
土生土長的“阿拉上海寧”,難道就無人能躋身國內一流?
答案是:有!如果分年齡段的話。
此人就是67歲的黃財富,他已經連續兩年蟬聯65歲以上年齡段全國第一:
- 2016年蘇州太湖馬拉松3:05:45;
- 2017年秦皇島馬拉松3:02:41。
今年無錫馬拉松,他再次跑出3:02:57的驚人成績!
鑑於近三年來,該年齡段能進3:05者再無第二人,黃財富其實已經鎖定2016至2018年年齡段“三連霸”。
這位上海爺叔究竟是啥來頭,為什麼馬拉松如此“結棍”(上海話“厲害”)?
帶著無數問號,上週五筆者跑了一趟虹口區,去拜會這位“花甲大神”。
年輕時嫌長跑太累
在田協“中國馬拉松”網站上,能查到的黃財富成績,最早只有2015年的:總共三個,都是半馬。
第二年他才開始涉足全馬,而且第二個就躍居年齡段全國第一。
其實這已經是他的馬拉松“第二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也跑過馬拉松——作為上海工人隊的業餘高手;可惜後來因故掛靴,這一停就是整整二十年。
他的人生故事說來話長,咱們還是從頭講起吧。
1950年12月出生、在上海盧灣區長大的黃財富,從小就喜歡體育,尤其是技巧和體操,主要是玩單、雙槓。
“玩得還可以,在學校比較出名。”他回憶說。
跑步他也算喜歡,知道自己的速度、耐力都不錯,但只是隨便跑跑,沒參加過學校田徑隊。
“並沒有覺得自己有長跑天賦,沒有專門去練,往這方面去發展。因為距離太長就覺得枯燥,不是很有興趣。”
1968年,黃財富進江南造船廠工作;1971年當兵——上海警備區守備部隊,師部在周浦。
1972年警備區開田徑運動會,號召大家踴躍報名。他根據自己的特長,報了比較有希望拿名次的400米和800米跑。
結果第一次參賽,他就拿到400米第三名;隨後被送到市裡集訓,備戰南京軍區的比賽。
“就是這樣跟田徑掛鉤的。”他解釋道。
部隊的田徑運動會,也有5000、10000米這些長跑項目,但黃財富對這些興味索然:“這麼苦的項目,我們不會去參加。跑400、800米就能拿名次,跑25圈幹什麼?!”
當兵三年後,1974年他退伍回到地方,被分配到位於虹口區廣中路600號的上海航空發動機廠,後來就在這裡安家。
當時航發廠有一支長跑隊,平時主要組織5公里或10公里路跑。
他們見這個新來的小夥子挺能跑,便鼓動他“一起玩玩”。
由於上班之餘沒有其他事情可做,黃財富答應了——就當鍛鍊身體吧。
1976年他參加虹口區職工運動會,再奪400米第三名。
他的400米最好成績是52秒6(每公里配速2:10)。他坦率地指出,這個成績“也是可以的”,畢竟自己沒進過專業隊。
37歲才跑馬拉松
黃財富進航發廠長跑隊才兩年不到,隊友已經都跑不過他。經人介紹,他又先後加入虹口區長跑隊和上海田徑俱樂部。
上海田徑俱樂部也叫上海工人隊,設在位於閘北區的四方鍋爐廠內,共有十幾個運動員,訓練和外出參賽經費由這家國營企業贊助。
他們參加的最重要比賽,就是1981年首次舉辦的北京國際馬拉松。
“當時全國沒幾個馬拉松:每年都有的只有北京、大連和杭州,重慶不是經常辦。”黃財富說。
而上海的唯一馬拉松賽事,是每年三月的春季選拔賽;前十名可以入圍北馬。
選拔賽由各區馬拉松隊參加。當時僅六個區有馬拉松隊:長寧,楊浦,閘北,普陀,閔行等,因此參賽選手總共才幾十個,大家彼此都認識。
比賽在嘉定郊區舉行,既沒有芯片也不需要封路,只是前面有摩托車開道;每個拐彎處都有裁判指路。
由於虹口區沒有馬拉松隊,1986年黃財富被教練介紹進普陀隊。從此他不時過去參加訓練,在位於光新路的普陀區工人體育場跑煤渣跑道。
1988年,他在正規訓練長跑三年之後,終於迎來人生首馬:作為普陀隊的一員,參加上海選拔賽。
他跑了2小時48分,第十名。但因為沒進集訓隊,那一年他沒有跑北馬。
不過,從第二年開始,一直到1995年,黃財富年年都征戰北馬,一連跑了七屆。
當時的北馬還不是開放賽事。算上特邀選手,總共只有數百名運動員參加,主要來自各省市代表隊或體工隊、國家集訓隊等等,沒有大眾選手。
各支參賽隊提前三天抵京,集中報到、入住運動員村。各省市運動員吃住都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
比賽日早晨,有大客車送他們到起點工人體育場——當年北馬的路線和現在不一樣。
據黃財富回憶,上海雖然有體工隊和田徑隊,但最多隻跑5000、10000米,並沒有以馬拉松為主項的。
當年上海選手的最好成績,是一個進國家集訓隊高手跑的2小時18分,業餘選手的則是2:26(“業餘選手能達到這個成績已經很不容易了”)。
他自己的北馬最好成績是1991年的2:38。一週後轉戰大連,他又跑出2:35。
這還不是他的PB。1992年杭州馬拉松,他以2:32勇奪第四(那一屆的前三名都是華人。他記得有個上海體院的拿第二,還有一個來自臺灣)。
黃財富“馬拉松前傳”的最後一場比賽,恰好是第一屆上海馬拉松:1996年首屆東麗杯。
他說那次自己跑崩了,其實成績不算差:2:51:53,第12名。
讓他引以為榮的是,那次自己組織了全場唯一一支企業代表隊參賽,而且10名隊員都是跑全馬的。
他們代表的,是1992年他下海創辦的燈具公司。
原來,黃財富工作二十幾年、曾為“運十”生產發動機的上海航發廠,後來軍轉民,不搞發動機了。
為了尋找出路,它成立一家燈具公司,但最終還是競爭不過私人老闆。“生產、銷售、供應都搞過”的黃財富,只好出來自己創業。
1996年過後他之所以不再跑馬拉松,原因之一是做生意忙、沒時間,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上海田徑俱樂部在那一年解散了。
馬拉松第二春
時間快進到18年後。2014年12月,黃財富重新開始長跑訓練。
原因很簡單:電視上看到的上海馬拉松盛況,讓他不由得心動技癢:現在跑馬拉松的怎麼這麼多?以前我們也跑馬拉松啊!
好在此時的他沒有發福,很快就找回感覺;“我身體沒胖過——本來就不胖,平時又喜歡體育鍛煉、健健身。”
經過將近一年的訓練,2015年黃財富重新站上馬拉松起跑線,雖然那一年他只跑半程。
令人沮喪的是,他報名上馬,居然一次都沒中籤過!2015年跑半程、2016年跑全程,都是拿別人的名額。
“可能是一來我年齡大了,二來沒有(上馬系列賽)成績。”現在他對這個家門口的賽事,已經不報任何希望,反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重出江湖”之後,黃財富用自己名字跑的第一個半程,是2015年11月的奉賢海灣森林半馬,1:28:30。
第一個全程則是2016年5月的首屆婺源馬拉松,3:48:52。
他解釋說,那次自己報的是半程,只是經不住跑友慫恿,才改跑全程:“他們一定要我跑全程,說半程有什麼意思?我還沒鍛鍊好,所以後半程跑不動,只能走走跑跑。”
同年12月在蘇州,他用自己的名字完成第一場全馬,3小時05分,年齡段第一。
2017年3月無錫馬拉松,他將新PB提高到3:02:46。
6月在海拔上千米的蘭州,他也跑出3:15:59的不俗成績。
近兩年他的最好成績都是3:02,分別創造於去年秦皇島和今年無錫。這些甚至超過下面一個年齡段(60至64歲)2014至2016年的最好成績。
今年錫馬被不少人抱怨天熱,黃財富卻認為那天還算比較涼快,遠沒有今年秦皇島熱。
秦馬遲至8點才發槍,此時已是炎陽高照。以3:07跑完後,他身上曬出清晰的馬甲線。
他坦承自己後半程都會掉速:前半程大多在1小時30分左右,而後半程要慢幾分鐘;30公里後配速明顯下降,儘管也不是跑崩。
對此現象,他的如下分析頗有道理:
“哪怕我前半程放慢一點,後半程也追不回來。馬拉松說到底,就是個節奏問題:怎麼把你的節奏控制好?
節奏跑出來了,很舒服。節奏跑不出來,前面再慢也沒用。因為3小時以後,你就沒有體力了。你想後面追回來?追不回來的!
對我們來說,比賽就是檢驗你前一段時間的訓練。你訓練得好,比賽肯定好;訓練不好,想比賽超水平發揮?想都不要想!
因為你不是小青年了。年輕人可以拼體力;年紀大的人,平時沒練就不行。不能拼,只能慢慢把節奏跑出來。”
一週六練,跑量上百
黃財富目前月跑量達到400公里:每週100公里,6堂訓練課,一天休息。
他每天早上跑一個半小時至兩小時不到,早晨4點半就出門;主要在家附近的馬路,一圈6.2公里;每次至少跑3圈,18.6公里。
他的訓練方法還是按當年那一套,當然配速要慢一些;“以前教練帶我們,也是這麼練的;感覺這一套比較適合自己。”
週一
休息。
週二
節奏跑1.5小時,平均配速4分半——比比賽配速稍慢。前兩三公里4:40到4:50,逐漸加快到4:30至4:2x。距離18到20公里。
週三
放鬆跑1.5小時,配速4:50左右,不慢過5分;距離18公里。
週四
場地課,在上海大學體育場。熱身三四公里後,兩種方式隔週輪換:
一)1公里間歇8到10個,平均配速3:50左右;先快跑兩圈半,剩下半圈200米慢跑3分鐘。
每個1公里不慢過4分。“如果今天狀態不好,超過4分鐘,後面就不跑了。”
二)5-4-3-2-1公里倒金字塔,配速分別為4:20,4:10,4:00,3:50和3:40,間歇也是3分鐘。
週五
放鬆跑,速度可能比周三更慢一點,比如5分到5:10,12到15公里。
週六
長距離,25公里打底,如果有比賽再加量;沒有比賽也要堅持,最多不超過30公里。主要練有氧耐力,地點是馬路或大寧靈石公園。
5分左右配速起步,漸快到4:40至4:50,有五六公里可能達到4:30。
週日
放鬆跑,1.5小時15公里左右。
遇上下雨、高溫或者霧霾天,他就在家裡練跑步機,也是1個半小時打底。
黃財富說自己沒有GPS手錶,跑步時只戴一個電子秒錶:“我又不要看心率什麼的。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沒意義。”
復出後他受過一次傷:去年7月跟黑子訓練營幾個年輕人上強度課,跑5個1600米。
由於強度太大——每個跑到5分25秒,平均一圈1分20秒,導致他小腿肌肉拉傷,調整了三四個月,北馬也不得不放棄。
“到現在還沒完全好。如果運動量大一點,還會有點肌肉酸脹。要完全好,只能徹底停下來,不要練了。
“像我們現在這種年齡,如果徹底停下來,再要恢復,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他感嘆自己年紀大了,受傷後恢復比較慢;以前像這種小傷病,最多兩三個星期就可以調整過來。
當年的他最多隻是有些小傷痛:“我接觸這個行當時已經不是小青年,內臟、肌肉等各方面已經成熟,不會受傷。”
寶刀不老的秘訣
年過花甲的黃財富,看上去身材相當結實精壯。他說這都是以前留下來的底子:
“現在只跑步,別的都不練了。年輕時為了提高成績,還要練核心力量。現在還追求什麼成績?老年人了,能跑跑步、保持這個狀態,已經很了不起了!”
在他看來,老年人的鍛鍊方式主要就兩種:要麼健身,要麼長跑。自己如果不練長跑,或許會去練練健身。
“每天一個半小時,可以了,還練什麼力量?!還想再跑到年輕時的成績?不可能,辦不到的事情。以前我們那麼多跑馬拉松的,誰還在跑,誰還能跑到這個成績?都跑不到。”
如今只剩兩個人還在跑馬拉松(另外那位成績在3:20左右,當年也比他慢),其他人都不跑了,最多當當顧問或教練,帶帶學生。
分析自己能保持良好狀態的原因,他總結如下:
首先,可能是自己對體育愛好比較廣泛,練過力量、肌肉,什麼都玩過,各方面的基礎都比較好。
“我在航發廠練健身也是出了名的:槓鈴、深蹲……我在廠裡的專職消防隊當了兩年隊長,帶一幫都是部隊裡回來的人,每天吃飽了就練身體。”
其次,自己在這方面也許不無天賦。1992年他跑出2:32的PB時,已經是42歲“高齡”;假如起步早,十八九歲就練馬拉松的話,說不定成績還可以更好。
他還提起一樁軼事:
“1991年我在北馬跑2:38的時候,教練告訴我:老黃,我查過資料了,上海40歲以上的,沒人進過2小時40分;你是第一個。你厲害!
我們一起去北京的10個運動員,另外9個都是二十幾歲的小青年,只有我一個41歲。他們都叫我老黃。
當時在上海馬拉松界,說起老黃大家都知道:哦,虹口區的老黃。他媽的,41歲還跑那麼好!
現在他們也覺得我了不起,六十多歲了,還能跑這個成績。他們都很驚訝:你厲害!”
第三,他不抽菸,不貪杯(酒雖然每天都喝,但量不大);飲食上注意營養搭配,多吃牛肉、蔬菜等有營養的食物。
最後,應該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日復一日的科學、自律訓練。這一點是筆者替他總結的。
他說如今自己圈子裡的朋友都是跑步的,一起交流時無非也是聊跑步——訓練計劃、比賽安排等等,過得很充實。
“現在把跑步當成自己的工作一樣,訓練比以前還要自覺。以前能偷懶就偷懶,被教練逼著才不得不完成;教練不盯,就少跑一點。”黃財富感慨道。
“現在反而積極得不得了,每天都要完成訓練計劃。上午沒完成,下午就抽時間補上。訓練更自覺,更有保證。”
他也聽說73歲還能進三、85歲進四的加拿大耄耋高手埃德·惠洛克(Ed Whitlock,已於去年去世),稱讚他“很厲害”。
至於自己的狀態能保持多久,他說:“我沒想過。爭取連續三年拿年度年齡段第一,就可以了,也算為我們上海跑友爭個光。”
馬拉松跑4小時有啥意思?
在65至69歲年齡段,還有一個叫關景學的高手,2014年在北馬跑過3:02:31的好成績。
據黃財富所知,此人只比自己大幾個月:“去年我去秦皇島,也是因為北京一個跑友跟我說,我們北京有一個關景學,跟你差不多,是65歲以上國內第一,人家都採訪他。老黃,你跟他去同臺搞一下。”
黃財富也想和對方比試比試,於是就去了。不過兩人並沒有較量一番的機會:去年關景學跑了3:14:26,年齡段第四;今年更是掉到3:32:06,一開始就跟不上。
遼寧還有一個六旬高手孟廣勤,2014秦馬3:07:24。
“年輕時我們就一起比賽。那個時候他跑得好啊,年齡段全國最快,能跑到2:24還是2:26,比我好多了。”黃財富說。
老將們之所以扎堆跑秦馬,因為它是全國錦標賽各站中唯一分年齡組獎勵的:9個組各取前三名,第一名都是3000元,一直到第32名都有獎金。
65歲以上年齡組(K組)是最後一個。黃財富說自己頂多再跑兩年;當然如果狀態好,還可以參與K組角逐。
兩年前,他加入上海知名跑團黑子訓練營,主要是因為黑營除跑步以外,還會組織各種活動,例如到外地拉練、聚餐等等,有很多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機會。
“我覺得這個不錯:豐富大家的業餘生活,正適合我們這種年齡的。單純的跑步太單調了。”
另外,黑營的訓練、活動都很有計劃,年初就公佈出來,方便大家提前安排。
至於一年要跑幾個馬拉松,黃財富對自己沒有硬性要求,只是想趁現在還能跑,沒去過的地方都去跑一下,旅遊加跑步。
雖說如此,他對馬拉松更看重的是質,而不是量。以下是他的獨到見解:
“有些人一年要跑多少個馬拉松,拿多少個牌牌。我不是這樣的。我跑一次,就要把這次跑好。
如果今天狀態不好,我就不跑。不要說6小時完賽,就是4小時,我都感覺沒意思,就不會去跑。跑4小時有什麼意思啊?對我來說沒意義。
跑一次就一次。每一個都認真準備。要麼不參加比賽,參加了我肯定會認真跑。
他們說,你是個嚴肅跑者。我說每個人理念都不一樣,有的人追求六大滿貫,不管成績多少,只要把六大滿貫跑一圈。
每個人的玩法都不一樣。他們是玩馬拉松,我們是跑馬拉松。六大滿貫我沒想過,感覺沒啥意思,國內跑跑就好——沒去過的地方,順便去玩一下。”
筆者點評
雖然黃財富的“全國第一”要加定語,但對於絕大多數普通跑者來說,他“跑得長久又跑得快”的經驗更加寶貴,更有借鑑價值。
也許有人會說,他67歲能跑3:02,是因為以前就有2:32的水平。
筆者只想提醒一句:當初跑得比他快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現在沒人跑得過他?他們當中今天還跑得動的,恐怕也沒幾個吧?
另外,誰敢肯定自己到了他的年齡,成績還能只比巔峰期慢30分鐘?
今年恰逢黃財富首馬30週年。儘管已經年近古稀,其實百年人生,他才走完三分之二。衷心祝願這位“中國版惠洛克”可以一直跑下去,長期雄踞全國第一。
閱讀更多 跑步天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