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銀行理財穩中有降,逐步迴歸“代客理財”本源

近日,在上海銀監局指導下,上海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聯席會議發佈2017年《上海地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連續第六年對外發布該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上海地區銀行理財業務餘額2.60萬億元,約佔全國8.8%,同比下降0.46%。在金融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面對流動性趨緊和維持理財業務規模雙重壓力,上海地區商業銀行主動轉變發展策略,壓降同業理財規模,提升理財零售能力,銀行理財業務逐步迴歸“代客理財”本源。

2017年上海銀行理財穩中有降,逐步迴歸“代客理財”本源

《報告》認為,上海地區的銀行理財業務資產投向維持穩健風格,投資標的仍以債券及貨幣市場為主。一方面,銷售對象轉變明顯,一般個人客戶理財產品佔比上升迅速,而金融同業專屬理財產品降幅明顯。另一方面,理財規模受限,銀行客戶關係維護壓力加大,上海地區債券和貨幣市場類個人理財產品收益率呈現逐月攀升態勢。

《報告》通過亮點篇和改革篇,聚焦各成員單位適應監管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主動採取業務轉型的情況。產品類型方面,分步驟有序推進產品淨值化轉型,同時合理設置產品期限結構,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工作。資產組合方面,通過調整資產配置,控制非標資產佔比,積極拓展標準化資產領域。投研能力方面,提升研究分析能力,加強委託投資業務研究,研究探索創新業務模式。風控與合規方面,優化完善行內規章制度,嚴控信用風險、加強流動性監測,引入風險管理工具和系統。

《報告》也對2018年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認為在國內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資管新規的進一步落實將對資管行業的管理機制和投資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未來銀行資管業務模式和理財市場將出現新的格局。同時,銀行理財業務也將面臨五個方面轉變。一是逐步迴歸“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本源。從擴大業務規模和產品種類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逐步轉向在特定產品或行業中提供具備專長的精品資管模式,實現由做大向做精的轉變。二是客戶分層分流,各銀行將實現差異化發展。三是理財投資傾向標準化,資產配置和投研能力將得到增強。四是風險管理要求提高,發展更加規範。五是資產管理機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行業格局面臨重塑。

《報告》由上海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彙編完成。上海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聯席會議是在上海銀監局的指導下,各會員單位進行信息共享和經驗交流的平臺。聯席會議成立於2012年5月,2017年度成員單位包括:上海銀行、上海農商銀行、花旗中國、恆生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招商銀行上海分行、興業銀行上海分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