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 驴妈妈发布我国“十大最受欢迎世界遗产景区”

中国经济新闻网成都讯:(张丽)6月9日,在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驴妈妈发布了我国“十大最受欢迎世界遗产景区 ” 。

传承民族文化 驴妈妈发布我国“十大最受欢迎世界遗产景区”

驴妈妈旅游网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5月,赴世界文化遗产类景区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7%,其中3月的增长比例最高,达134%,4月和5月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0%和43%。黄山、峨眉山、故宫、长城、都江堰、南岳衡山、明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鼓浪屿成为十大最受欢迎的中国世界遗产景区。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此前公布的信息,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相比以往,今年的文化遗产日将在全国各地举行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博体验传承活动等,在全面展示我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为广大游客创造了一场文化旅游盛宴。

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聚集地。截止目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总数有52项,在世界非遗领域,我国入围39项,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名录的1/10,位居世界第二。今年,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遗产旅游也迎来了一个新的爆发期。

文化遗产旅游“正当时”

众所周知,文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本身也是文化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升级,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单纯的观光游,而文化旅游因其蕴含历史底蕴、文化情怀获得了广大旅游者的青睐。

近两年,随着我国旅游休闲经济井喷期的到来,文化旅游的优势也日渐凸显。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与文化遗产造就了文化遗产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势头。驴妈妈旅游网根数据显示, 2017年文化遗产类景区总体预订情况呈火热态势,同比2016年增长高达1.3倍。游客出行高峰期集中于下半年,8月与10月客流达到顶峰,分别占全年旅客流量的15.52%和16.30%。

“OTA+世界遗产景区”打造IP开发合作新模式

文化遗产可谓是一块金字招牌,但它不应仅仅服务于景区品牌度和门票销售的提升,更需要为人们营造一种优质的文化体验。在物质社会不断膨胀的当下,人们都希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部落,找寻自身的归属感。

除了“自带IP”属性之外,近年来,国内各大“世遗”景区也纷纷加大了创意体验和产品的开发,使得更多的游客能体验景区的独特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同时也获得与众不同的出游感受。以故宫为例,故宫拥有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其文化价值与旅游价值自不待言。近年来,故宫通过文创产业与文化遗产的融合开发,实现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生活无缝衔接。

驴妈妈集团副总裁、景区玩乐事业群总经理周雄飞表示,世界遗产景区所独有的IP属性及开发潜力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在文化与旅游产业大融合的背景下,驴妈妈也将继续深度挖掘世遗景区的文化内涵,设计打造更多深度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体验中,认真体味、发现旅途中隐藏的文化韵味,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情怀扎根在心,同时也才能将过去与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