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偉和他的“舟山芯”

前路或許荊棘,但我堅信努力一定會得到回報,創新終會鑄就我們的海洋夢、舟山芯

——徐志偉

順應“潮流”來到舟山

“剛來的時候,三四樓就我一個人。 ”走在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智樓內,徐志偉的思緒一下被拉回了3年前。

2015年下半年,在美國學習、工作16年的徐志偉回到國內並獲聘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教授。赴美期間,他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後,先後在SST (硅存儲技術公司)、Conexant Systems(科勝訊系統公司)和NXP(恩智浦半導體)任經理、部門主管和資深研究員,專攻電子、集成電路和信息領域,擁有美國專利30多項、著作3部。“整個信息電子正在東移,美國的電子行業會走向飽和,而中國大陸正在大發展。我想在中國發展自己的電子行業。 ”徐志偉笑稱,“我是趕著潮流回來的。 ”

浙大海洋信息學系全國第一個乃至全世界第一個海洋信息系。因為是“第一個”,從團隊建設到教材,再到課程設置,困難也特別多。“方方面面離不開舟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徐志偉回憶道,美國知名材料專家曹博士首次來參觀時並不看好在舟山發展海洋電子材料的前景,市委組織部的同志為他耐心講解、帶他實地參觀、幫助分析利弊,終於讓他決定來舟山一試身手。同樣,崔博士來了,王博士也來了,正是這種對人才的關愛,真正拉近了心和心的距離,成了大家工作在舟山、生活在舟山、願意貢獻於舟山的原因。

目前,浙大海洋信息學系已有12名教師、碩博士生約80名。

“我一定要用舟山芯回饋海洋。 ”

學在海洋信息、研在信息海洋。 3年來,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徐志偉和他的研究團隊承接了多項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部分已初顯成效。

“我是做芯片的,芯片是集成感知載體,也是智能應用的根基。 ”徐志偉介紹,做一款屬於自己的、能夠實現海洋通訊、衛星、遙感、感知的集成芯片一直是他的夢想,不過難度也很大。一邊是豁出去幹一把的豪情萬丈,另一邊則是害怕失敗的畏首畏尾,他猶豫了兩個星期。在項目存在較大風險的情況下,市人才辦給了他寶貴的“5313”支持,成了促使他擼起袖子乾的“臨門一腳”。

去年,由徐志偉領銜創辦的集速合芯,用1顆芯片集成5顆分立芯片,體積減小了10倍、重量減輕了10倍、功耗降低了3倍,這是他在國外都不敢奢望的。第一次流片就初步成功讓徐志偉躊躇滿志。“我一定要用舟山芯回饋海洋。 ”徐志偉表示,團隊將力爭開發出我國第一顆全數字相控陣收發芯片,佔領國內寬帶全集成射頻芯片的技術制高點。

因為無力承擔產品開發中昂貴的設備與測試,而造成開發的無疾而終,這是舟山海洋信息電子企業普遍遇到的一個問題。“我們的科研正好可以解決這樣一個問題,也是我們搞科研的最終目的。 ”徐志偉介紹,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已建立海洋電子公共服務平臺,將為舟山海洋電子產業發展提供研發需要的設備設施平臺,實現海洋電子產品初測、中試和海試的一站式服務,同時提供技術和研發支持。有了這樣的平臺,浙大培養的學生也才能更好地留在舟山、服務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