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提出“普朗克時間”,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時間

人類自誕生地球以來,每天都在跟時間打交道,時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但我們卻能從身邊無時無刻感受到它。

當我們出生以後,時間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陪伴著我們,從嬰兒到幼兒園,再到小學,中學,大學等,我們時刻感受著時間在悄悄流逝,我們也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時間很寶貴,我們不能浪費,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

學校畢業後,當我們走入社會後,我們更能感受到時間的存在,每天上班,下班,忙碌著工作,遲到一分鐘就會被扣工資,我們時常會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啊,不知不覺已經長大成人,要成家立業了,真希望時間能慢點走。

科學家提出“普朗克時間”,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時間

時間就是這樣,不會以人的意志而發生任何改變,當你每天忙忙碌碌工作之後,停上以來回頭一看,自己已經老了,從嬰兒到步入老年,似乎就是一瞬間的事,兒時的那些成為了回憶,而人生也要快走到終點,當你閉上眼的那一刻,時間也就離你而去了。

我們生活的每一處都佈滿了時間痕跡,說起時間,我們都知道,一天等於24小時,一小時等於60分鐘,一分鐘等於60秒。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幾乎人人都在擠時間,但似乎沒人思考過時間到底是怎麼來的,跟時間有關的規律是宇宙形成初期便已出現還是後來人類自行規定的?

科學家對時間的理解是,認為我們目前所知的這個時間的定義,其實是後來人們人為規定的,比如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等這些時間概念,這都是為人類自己設定的,而我們同樣可以把一天設成38小時,一小時設成40分等。

宇宙並未對時間單位:時,分,秒等做出規定,不過,雖然我們無法看到和摸到時間,但我們都知道時間是存在的,而對於時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之時。

科學家提出“普朗克時間”,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時間

對於宇宙,我們都知道是由奇點爆炸而來,那麼起點從爆炸到形成宇宙用了多長時間呢?宇宙的這個時間又如何來定義?為此,科學家引入了一個時間概念:普朗克時間。

普朗克時間是比秒要更小、更精確的時間單位,一秒所包含的普朗克時間比宇宙從形成之初至今所經歷的所有秒數還多。宇宙約形成於138億年前,一年約等於3150萬秒。通過計算,宇宙成立至今約經過了4.3*10^17秒。換句話來說,一秒內所包含的普朗克時間超過4.3*10^17個。普朗克時間的微小程度,不是人類大腦可以想象的。

有了這個比秒還要更小的時間單位,我們再回頭看一下宇宙從大爆炸到形成宇宙雛形初成所需要的時間,其實這個時間是非常短的,短到什麼程度呢?

科學家通過科學儀器觀察到,宇宙大爆炸持續時間不到10個普朗克時間,宇宙大爆炸過後宇宙雛形初成也只花了不到20個普朗克時間。由此可見,宇宙內物質擴散的速度是極快的。

由此,正好和宇宙膨脹速度超越光速的理論相符,科學家通過觀察宇宙,發現宇宙一直在不斷膨脹,而這個膨脹速度是超光速的,瞭解了普朗克時間,對宇宙膨脹速度超光速自然也不覺得奇怪了。

科學把時間進行量化,這對於人類研究時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人類目前對時間的理解和研究還極其有限,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未來,時間一定會被我們破解,讓時間被我們掌控,為人類服務。

科學家提出“普朗克時間”,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時間

未來,時間也不是不可以改變的,等了解了時間的本質,能夠利用時間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時間加速或減速,甚至穿越時間,回到過去等都是有可能實現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