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給您介紹通州區張家灣清真寺


京東古鎮張家灣位於通州城南15裡,建於元代,因水而得名,曾是大運河北起點上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中心,有“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稱。2018年6月16日北京通州區張家灣鎮村清真寺數百名少數民族群眾身著盛裝,參加傳統佳節開齋節。

“張灣千載運河頭,古壘臨漕勝蹟稠”道出了張家灣歷史的古老和古蹟的繁多。通運橋坐落在張家灣古城牆邊,橫跨蕭太后河,橋北城樓肆市,橋南人家煙火,正所謂“回首鳳城春色好,鶯聲啼碎碧桃花”之處。

古時,潞河、富河、渾河、裡河交匯於此,水勢環曲,石橋四布。據傳,遼建燕京之後,便利用蕭太后河運兵輸糧,且每年春季榔陰狩獵,來往均駐蹕於此,今之養馬圈、牌樓營村即因建有馬圈、行宮牌樓而得名,村南將臺地處便是蕭太后馬步兵點將臺之所。金建中都,潞河通運,此處成為重要碼頭。


通州區張家灣清真寺,位於張家灣鎮西街。中軸線上主體建築禮拜殿,勾連搭四卷,硬山簡瓦,規模較大。

一三兩卷為箍頭脊,二卷為調大脊,大吻壯觀,小獸玲瓏;第四卷明間為窯殿,四角攢尖,綠琉璃寶頂高聳 天空,次間則為捲棚頂,別具一格。博古彩畫精美,西頭磚雕別緻,嵌山方圓木窗活潑,井口天花鮮豔整潔.南北配殿與禮拜殿之間有海棠柱曲廊相連。結構嚴謹,錯落有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