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著名的六大軍師,諸葛亮僅排第四,姜子牙第二!


第六:劉伯溫 “吾之子房也”,是君王對軍師的最高評價。陳友諒攻下太平,朱元璋諸將都建議逃往鐘山,只靠劉伯溫在內室力勸朱元璋借勢誘敵,才將局勢逆轉。此後擊敗張士誠和元朝軍隊的過程中,劉伯溫也建策良多。更難得的是,面對建立明朝後大殺功臣的朱元璋,劉伯溫都能夠全身以退,這就說明了他作為軍師是可圈可點的。

第五:孫臏 《史記》中有記載說到“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孫臏雖無戰略謀劃的經驗,但在戰役籌劃上卻業績顯赫,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馬陵之戰減灶誘敵,已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經典案例。

第四:諸葛亮 諸葛亮的出道之作《隆中對》毋庸置疑是三國時代最精彩的全盤戰略判斷。司馬懿讚歎諸葛亮是“天下奇才”,卻也說他“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這意思是說:諸葛亮善治國不善治軍,好謀而無決,我們看的《三國演義》裡面是嚴重的神話了他,所以說在這裡我們將他排在第四的位置。


第三:郭嘉 赤壁兵敗後,曹操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嘉在曹操與袁紹開戰前,有過著名的戰略判斷“紹有十敗,公有十勝”,從政治形勢的道勝、義勝,到隊伍建設的德勝、仁勝,再到“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的武勝,逐一分析。在曹操認可之後,郭嘉又話鋒一轉:“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完成全盤佈局,可謂大軍師手筆。

第二:姜子牙 亦作姜尚,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臺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姜太公的老謀深算。

第一:張良 張良作為謀士,有反對樹立六國君主這樣的國家大計,也有劉邦入蜀後燒燬棧道向項羽示弱這樣的詭計,更有說服劉邦儘快撕毀鴻溝之約進攻項羽的毒謀。其謀略之多端,連劉邦都感嘆“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司馬遷也說“高祖離困者數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