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錢幣:從公元前16世紀的商周貝幣到公元1911年的民國銅元

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古代錢幣文化也是其中一脈,並與西方的錢幣文化有明顯差異。中國的錢幣文化與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傳統密切相關,古錢幣審美觀念的形成與中華民族特殊的社會環境和人文風貌須臾不可分。

中國古代錢幣:從公元前16世紀的商周貝幣到公元1911年的民國銅元

中國曆代錢幣,五彩繽紛,歷史上用做交換的媒介,時間從商朝到中華民國時期,上下四千年,包括貝、玉、石、金、銀、銅、鐵、鉛、錫、以及麻布、棉布等不同材質,從貝幣到銀元,銅圓,以方孔圓錢為主要貨幣形態。錢幣實乃歷史之見證,文物之價值。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錢幣之最”。

中國古代錢幣:從公元前16世紀的商周貝幣到公元1911年的民國銅元

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為商品交換手段的。但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剩餘物品越來越多,交換的物品種類不斷增加,實物交換就顯得不太方便,於起就需要以某種天然物作為交換商品的手段。到再後來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便衍生鑄造出了錢幣。

中國古代錢幣:從公元前16世紀的商周貝幣到公元1911年的民國銅元

此藏品為中國古代錢幣一組,該組錢幣共17枚。從公元前16世紀的商周貝幣到公元1911年的民國銅元。中國各個時期的古幣皆有代表。該組錢幣保存較好,其色澤自然、開口規整。雖經歷了無窮歲月,但錢文依然清晰可見,上面的自然磨損也見證了其歷史的積澱,具有非常明顯的歷史過渡性特徵,記錄著中國錢幣史的發展歷程,有著難以言喻的收藏價值。

中國古代錢幣:從公元前16世紀的商周貝幣到公元1911年的民國銅元

古錢幣是一個國家歷史中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歷史時期在錢幣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代表著近代中國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 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

中國古代錢幣:從公元前16世紀的商周貝幣到公元1911年的民國銅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