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結論的可靠性?

結論性評價是普遍的,也是人們實施行動的依據。但很多與特定專業相關的結論讓人很難判斷是否可靠,比如“轉基因是安全的”,等等。那麼,如何判斷結論的可靠性呢?不妨從認知的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

人對世界的認知與適應是有層次的,每一個層次都有相應需要判斷真假的結論。

最簡單的認知層次是讓自己適應生活的那個小環境,比如一個村莊、一個小區。在這個層次上,需要判斷真假的結論大致有這些:水是能喝的,食品是能買到的,小區的保安是可靠的,等等。

較高的認知層次是讓自己能夠適應更廣泛的環境,比如可以四處旅行、切換不同的工作,等等。在這個層次上,需要判斷真假的結論就相對複雜一些:某個地區的治安是可靠的(旅行的安全程度較高),老闆給的薪水是合理的,工作的目標是能實現的,等等。

最高的認知層次則是對世界的綜合認知相對完善,能夠深入細緻地理解並探討一或多個領域的專業性問題。在這個層次上需要判斷真假的結論也是最複雜的,比如開頭所提到的問題。

人對世界的認知是抽象的,而抽象是有層次的。

最簡單的層次是可感知的概念,如常見的物體與屬性(日月水火,人房車,顏色,溫熱寒涼,等等)。

較高些的層次是相對複雜的概念與邏輯,如:數字,四則運算,空間推理,等等。

再深入的層次就會涉及到對規律的認知,如數理化生的基本知識。

進一步深入則會觸及到方法論、認知模型等哲學思辨性的內容。

認知的抽象層次對判斷結論的可靠性有不同的幫助。

與最簡單抽象相關的結論可由人的感知來判斷,如:東西是否存在,物體狀態是否正常(晴朗白天的天空不會是紅色)。

與較深入一點抽象相關的結論則需要通過邏輯及較複雜的計算來判斷,比如,買菜找零的錢對不對。

與更深入抽象相關的結論則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與訓練,再通過相應的邏輯推理來判斷,比如:克里奧利力是否會改變漩渦旋轉的方向。

最深入的抽象則更需要邏輯、專業知識及訓練,在這個層面上,認知方法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對結論可靠性的判斷可分成這樣的幾種情況:基於規律的推理;基於經驗的判斷;基於猜測或喜好的選擇。

基於規律的推理:在自己所理解的規律範圍內,如果結論是屬於能夠推理的,則利用規律進行推理來判斷。

基於常識的判斷:並不瞭解太多很專業的規律,但日常生活中有過足夠的接觸,依據這些日常經驗對結論進行判斷。

基於猜測或喜好的選擇:這個最簡單,就是不加思索猜一下對錯。

對結論可靠性的判斷大致有這樣的步驟:

1、自己能否進行推理?如果能就推理一下。

2、不能推理,自己的經驗能否判斷?如果能就相信自己的經驗。

3、不能推理也沒有經驗,能否找到可靠的人並相信他的判斷?如果能就相信吧。

4、如果上述條件都不滿足,那最後的結論就只能靠猜測或喜好的選擇了。這種情況下,你最終會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對上述的情況與步驟不妨舉例說明。完成基礎的義務教育之後,普通人理論上都應該具備簡單的推理能力,如:去南極旅行要準備厚實的衣物,因為氣溫差異有不同的保暖需求。

不過,對許多專業性結論的判斷超出了普通的認知層次,如“轉基因是安全可靠的”,以此為例:

1、有足夠的生物學知識,自己能夠推理的,不討論。

2、如果自己有足夠的經驗,應該知道其結論是對的。比如,關注轉基因,經常留意購買食品的原材料信息,發現轉基因原料的使用已經有很多年了,從未發現一例危害事故。

3、如果未曾關注過轉基因,也不瞭解這東西已經廣泛食用並且從未出事,那麼可以聽聽專業人士或權威機構的判斷,如 131 位諾貝爾獎得主聯署支持轉基因。

4、如果不關注也不相信專業人士的判斷(如生物專業人士和諾貝獎得主),那就依據自己的猜測和喜好了。比如,某個耍嘴皮子的主持人把轉基因的危害說得人心裡一楞一楞的,就喜歡那種被忽悠的感覺,那就相信他,並以行為來支持他的判斷,如購買他 300 元一隻的天然養生老母雞。

提高自己對規律性知識的理解,能夠自行進行推理判斷,這是根本,但這樣的成本是比較高的。退而求其次,提高自己的常識及經驗水平,也是能夠判斷大部分結論的。

總之,依賴自己的正確認知來判斷結論的可靠,而不是靠猜測與喜好,行為的危害性才可能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