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金飾被誤解了嗎?揭開你對金飾品認知的誤區

黃金具有極好的穩定性,便於長期保存。這一觀點已經被所有人熟知並接受。而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消費者會發現,自己家的黃金首飾,似乎表現不夠"穩定",難道自己購買到的是問題金飾?

你的金飾被誤解了嗎?揭開你對金飾品認知的誤區

【誤解1】 金飾變黑 必定為假?

最終經過鑑定,其購買的這隻足金手鐲,主體材質黃金純度達標,其配件純度也在990‰以上,符合現行珠寶首飾相關國標GB 11887-2008的相關要求。

"在大家的認知中,覺得會發黑的一定不是金子,因為黃金是穩定性很好的一種貴金屬。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就以你提到的足金手鐲為例,用到了彈簧扣。而受工藝制約,這個彈簧扣中含有其他材質,在佩戴中,接觸到汗液等之後,其中的其他材質發生了色彩與光澤的改變,從而從外觀上讓這個手鐲的扣有了變化。這,並不意味著這隻鐲子不是足金,也不意味著扣不是足金的。"

你的金飾被誤解了嗎?揭開你對金飾品認知的誤區

【誤解2】 K金變色品質有瑕?

國家註冊珠寶玉石檢測師趙海平解讀說:要想了解為什麼K金會變色與過敏,就需要了解K金的組成。通常,大家常見的K金,有金黃色、銀白色與玫瑰金色三種。然而不管顏色如何,其主體含量都是黃金,比如22K金的首飾,其金含量不低於916‰。黃金的穩定性很好也是相對的,黃金純度越高,其穩定性自然越好。而K金首飾,除去黃金,還含有多種材質,而多種金屬的混合,增加了其物理屬性的多變性,這種飾品在遇到高溫、酸鹼腐蝕等情況時,就會發生色澤的改變。

你的金飾被誤解了嗎?揭開你對金飾品認知的誤區

【建議】 檢測有害物質比檢測純度更有意義

"當然,佩戴K金飾品會過敏,也有可能是首飾中含有鉛、汞、鎘、六價鉻、砷等有害元素。"丁廣慧提醒消費者說,"就現在的情況看,流向市場的黃金首飾,達標的還是絕大多數。現在,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應該關注一下自己佩戴的首飾中,是否有害元素超標。"

他介紹說,一般來說,足金首飾中含有有害元素超標的概率要低一點,這主要是由於首飾中常見的鉛、汞、鎘、六價鉻、砷等有害元素顏色多半是銀白色的。相對來說,銀白色的K金飾品與銀飾中,含有有害元素的概率要大一點。而根據相關國標要求,珠寶首飾中鉛、汞、鎘、六價鉻、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都必須小於1‰。

"不過,大家也不必過分緊張,就現在的檢測手段而言,通過專業的設備,首飾中鉛、汞、鎘、六價鉻、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超過萬分之五便能輕鬆檢測出。"丁廣慧如是說。

你的金飾被誤解了嗎?揭開你對金飾品認知的誤區

【爭鋒】

重視金飾工藝 遠比重視純度更迫切?

談到這個話題,周大生珠寶區域負責人蔣克有自己的觀點。

在他看來:面對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珠寶市場,人們對於珠寶首飾的藝術性、設計感與流行度要求越來越高。這樣的背景下,保純度不應該是珠寶品牌的唯一要求,也不應該是消費者選購黃金飾品的唯一要求。畢竟,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購買黃金首飾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佩戴。站在佩戴的出發點,美觀度與藝術性無疑是消費者選擇黃金首飾的重要要求。

此外,他建議,對黃金保值這一要求看得比較重的消費者,應選擇金條等更適合收藏與變現的黃金品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