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對於新街口白領來說,紅廟的迷人,沒人比他們更瞭解。

中午11點,新聞民工、廣告狗、金融民工們前腳邁出寫字樓,後腳就深入新街口的腹地。

Shopping Mall哪懂什麼人間煙火?白領們光鮮時尚的軀殼裡,裝的還是老底子的胃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是紅廟安撫了他們,馬太麵館的素燒鵝最入味,卓粵的腸粉也比別處鮮香,小潘記吃碗鴨血粉絲,對面剛zan的達記烤鴨滷子還冒著熱氣……

熟悉紅廟的人都知道,達記滷菜店的烤鴨才是這條街的百搭王。中午晚間兩個飯點,紅廟隊伍排得最誇張的,永遠是這家。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自從到河西辦公,好久沒去紅廟,上次去還是一年前。

印象最深的畫面就是,達記五六平的逼仄店面,被幾個200多斤噸位的胖阿姨塞得滿滿當當,轉個身都費勁。其中一個就是老闆娘祖阿姨。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這次去祖阿姨和老闆達偉都沒在店裡,年初開始女兒達明玥和女婿正式接手了爸媽的生意。

80年代末,二十多歲的達偉因為講兄弟義氣跟人打架,被工廠開除。愁生計,天生愛下廚的達偉,看街坊做烤鴨鹽水鴨就在自家學著做,店子就這樣開起來。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最早開在巷口。一條街,四家鴨子店連在一起,競爭很殘酷。最慘的時候,一天出十來只鴨子都賣不掉

在女兒達明玥的記憶裡,從5歲開始,自己每天能吃一條鴨腿。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與此同時,她也習慣了跟著爸媽起早貪黑。凌晨一兩點媽媽就騎著三輪車馱她去拿貨,然後回來爸爸做貨,再開門忙一個白天,週而復始。

15年前,店搬到了現在的紅廟小區,達偉也不斷摸索著改良口味。街坊生意,靠熟人口耳相傳,一年年熬,終於火了起來。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現在的地址,依舊是鴨店三連。左邊是陳林鴨子,右邊是紅廟王記,但排隊最兇的,只有達記。

老一輩的都退居二線了,店由女兒達明玥撐起來。雖然她才28歲,也已經zan了16年的鴨子,一旁幫忙的還有達明玥的老公、表姐。

達記有了自己的作廠,從拿活鴨子、做貨到出貨都是自己家人。

一家小店,養活了一個家族。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下午四點多,達記的烤鴨已經賣出去大半。每天拿一百來只鴨子,早上九點半開門,到傍晚六點半就差不多賣光了。

櫥窗後的烤鴨棗紅油亮,隔著櫥窗香味就霸氣地迅速攻佔了鼻腔。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達記的鴨子個頭大,選的都是60天以上的鴨子。在南京,考究點的鴨子店都是用的放養的,吃小魚小蝦的水鴨子

,肉質更鮮活。這點上,達記捨得下成本。

所以他家鴨子比別家貴,烤鴨23.8/斤,鴨腸25/斤,滷鴨胗50/斤……一個剎不住就要花掉小一百。

“四分之一前脯,搭個頸子”

“四分之一後座,不要頸子,搭個頭”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金黃的鴨皮烤融了脂肪,變得焦香綿脆;皮下一點脂肪,連同鴨肉的汁水被好好地鎖住,一嚼軟軟的,細膩鮮香。

但一勺滾熱濃香的滷子,才是達記烤鴨的靈魂。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每天早上現熬滷子,是達記一直在做的事。

紅廟供養著周邊居民和白領,中午zan了鴨子,帶回家或鑽進小飯館直接吃。冷滷子澆在烤鴨上,再好的鴨子香味也提不出來。

熱滷與烤鴨才般配。

滷子的配方達偉概不外傳。他對滷子的追求是帶著一點點“蟹黃味兒”,吃完烤鴨,嘴有餘香。而女兒達明玥更喜歡烤鴨滷帶點“糖醋味兒”。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店裡的小煤爐上,滷子溫熱,入口溫度正合適。這些年,達記的滷子配方也在不斷改進。而老客是很少能察覺口感上細微變化的。

對老客們來說,熱滷,微甜,確認過味道,是達記家的滷子。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雖然主打烤鴨,但鹽水鴨、鴨四件、鴨胗鴨腸、鵝翅膀等滷菜也一應俱全。

體重是祖阿姨的煩惱。剛做烤鴨的時候,長相漂亮的她,人稱“鴨子西施”。

然而,長期辛苦的勞作,人變得暴飲暴食。減肥前,胖到了280斤。就連睡覺,都可能呼吸停止。

每次去紅廟,我都忍不住去達記zan鴨子

手術減肥後,體重回到150斤。女兒達明玥跟著媽媽吃減肥餐,體重也很快降了下來。現在,再也不會看到幾個大噸位的胖子塞滿一間鴨子店的畫面了。

開了40年的達記,就是南京人那種“我家樓下的鴨子店”。附近上班的,小區住家,甚至一家祖孫三代,貪戀那一點鴨子的熱氣,執著地排成紅廟四季不變的風景。

攝影 / 屋頂的蝸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