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成績一般的高考能超常發揮,學霸卻低於平時水平?

網友一:

很多的學霸,高中三年都成績拔尖,自然會承擔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據我所知,很多頂尖中學都有指標:比如衝一個狀元多少錢,考一個北大多少錢。指標的背後就是高額的獎金誘惑,不僅班主任,年級組,甚至考生本人都有。大戰還未來臨,就重壓在身,勢必會影響到考試。

題路順還好,一旦不順利,就容易患得患失。劉翔2008年奧運會怎麼傷退的?一樣的道理,就是因為當時的輿論是劉翔非拿金牌不可,就加大了訓練量,一下子把傷給搞復發了。相反,很多成績中上等的,往往輕裝上陣,反而會考得很好。

為什麼很多成績一般的高考能超常發揮,學霸卻低於平時水平?

網友二:

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在高考中爆發,爆發的其實都是隱形的實力選手。他們其實在模擬考中成績也不錯,只是比前幾名稍遜色,至於為什麼遜色,其中的一個重大原因是,模擬考不能很好的考出他們的真實水平。

眾所周知,模擬考的試題質量遠沒有高考真題高,難度把握不當,題目走極端,特別偏難怪題不少。這對於一些喜歡研究高難度題目的學生,可以大顯身手,但對於沒有這方面訓練,只針對了高考題型和基礎的學生,顯然考不出高分。

所謂厚積薄發,高考能讓真正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

為什麼很多成績一般的高考能超常發揮,學霸卻低於平時水平?

網友三:

全國卷之後,這個尤其明顯。實際上,每個地方的命題風格是不一樣的,一位浙江的名師跟我講:全國卷的考生,最好不要做我們浙江卷,包括上海卷和江蘇卷,“包郵區”的卷子,命題思維,導向,考察重點和其它地方有很大差異。為什麼很多人吐槽葛軍?因為他的出題思路比較詭異,考察的方式比較靈活。

因此,地方上的命題,也有自己的固定風格,這種考題出來的優秀學生,未必百分百契合全國卷,或者遇到葛軍出山這樣的特殊情況,往往會直接短路。越是優秀的學生,對這種打擊的承受力越差,平時考試都是一馬平川,忽然遇到一個小題做不出來,會立馬亂了分寸,沒有大局觀。中上檔的學生反而豁達,敢於放棄,追求整體,以至於完成度較高。

為什麼很多成績一般的高考能超常發揮,學霸卻低於平時水平?

網友四:

高考,狀態決定一切;高考,贏在狀態。越到考前,精神狀態的影響越大,而到了考前幾天、一天的時候,水平已經定型,對考試產生影響的只有狀態。

那些平時成績位居前列的學生,會有高處不勝寒的壓力,生怕成績下降,更怕發揮不出水平。越是這樣想越緊張,焦慮情緒瀰漫開來,整個狀態很差。最直接的,睡眠會受影響,考場發揮必然不理想。

而跟在第一梯隊後面的同學,壓力會小很多,他們有條件做到輕裝上陣,對考試充滿信心。如果其中的一些能夠自信從容,面對考卷有一種興奮感,那必然能激發他儘可能調動作答積極性。於是,平時有難度的題目也會迎刃而解,同時失誤大為減少,這樣的狀態考出來的自然是讓人歡喜的成績。

為什麼很多成績一般的高考能超常發揮,學霸卻低於平時水平?

網友五:

成績一般能突然爆發,兩種可能,第一平時在積累,量變自然質變;第二平時不努力,突然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於是開足馬力立刻就爆發了。因為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潛能。當你問這個問題時說明了你渴望爆發,那就全力以赴吧!

學霸之所以為學霸說明平時就在努力,更重要的是學霸們承載的壓力巨大,得失心較大,揹負太大壓力容易發揮失常。

網友六;

自己親身經歷:96年高考數學卷,150的總分,最後一題當時以競賽的方法解的題(壓軸題到底多少分不記得了,約二十分)回頭檢查的時候反應過來了,但已不夠時間重新做了。估分的時候,我自己估計,最後一題如果算錯了的話,分在125左右吧,如果算對了的話,分在145左右(具體多少不肯定了,反正就是差最後一題的分數)

結果是真的少了那道題的分。還好,沒有影響到高考的錄取,可以坦然地當故事講述了。

為什麼很多成績一般的高考能超常發揮,學霸卻低於平時水平?

切記:

高考英語成績決定是否上985大學,如果你想去有外國人、大學生的地點,看上面圖右下角,找到水印提示的地方,那裡有美國人、留學生,這裡會倫敦腔的朋友非常多,一起去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