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百牛渡江成奇觀 奮蹄過江的牛上不了岸令人著急


水牛過河,這是歇後語,下面一句是"露頭角",指出露頭角,出頭露面。每年春天,百牛渡江成為四川南充蓬安嘉陵江一景。

蓬安縣相如鎮油房溝村,過去是典型的水稻產地,生性溫柔的水牛成為當地農民耕耘的好幫手。水牛本來是喜愛獨居的,但由於實行一夫多妻制,繁殖就加快了進度,於是群居在一起的水牛啟發了人的好奇心。

嘉陵江在流過四川省蓬安縣城後,由於江水的沖刷,泥沙的沉積,形成2個巨大的江中島嶼:太陽島和月亮島。從暮春到初秋時節,清晨,數百頭耕牛分別從嘉陵江岸邊成群結隊游上島去,啃食青草;黃昏,牛又下水迴游上岸。這種生態奇觀被稱為"百牛渡江"。

當然,群居在一起的水牛其本意是到島上去吃草·遊玩·耍朋友,但現在突然發現島上漂浮起碩大的綵球,顯得有點不可理喻和驚慌,於是在江中徘徊猶豫。

水牛更不明白岸上結隊觀賞它們的人群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但是,它們的頭頂出現了不明飛行物,人群中的長槍短炮對著它們,它們就更顯得驚慌失措,暈頭轉向。

終於,人群在警察的指揮下讓開一個缺口,形成夾道歡迎之勢。據瞭解,1994年以前,嘉陵江油房溝村段水位不高,牛兒可直接走到島上吃草。1994年以後,馬回電站下閘蓄水致嘉陵江水位升高,每年暮春到初秋時節,牛兒禁不住對岸的"美食"誘惑,仍趟過江水上島吃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每天日出渡江上島,日落涉水歸欄的習慣。由此,"百牛渡江"的景象逐漸形成。


終於,人群在警察的指揮下讓開一個缺口,形成夾道歡迎之勢。據瞭解,1994年以前,嘉陵江油房溝村段水位不高,牛兒可直接走到島上吃草。1994年以後,馬回電站下閘蓄水致嘉陵江水位升高,每年暮春到初秋時節,牛兒禁不住對岸的"美食"誘惑,仍趟過江水上島吃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每天日出渡江上島,日落涉水歸欄的習慣。由此,"百牛渡江"的景象逐漸形成。

但牛群不明事理,還是向著它們原來上岸的地方游過去。就聽見高音喇叭裡喊道“請遊客給牛讓道”。

驚恐的牛群只得沿著岸邊奮蹄上游,尋找突破口。據瞭解,自2010年開始,每年4月最後一個週末,蓬安縣在相如鎮油房溝村嘉陵江段舉行嘉陵江放牛節。

驚恐的牛群只得沿著岸邊奮蹄上游,尋找突破口。據瞭解,自2010年開始,每年4月最後一個週末,蓬安縣在相如鎮油房溝村嘉陵江段舉行嘉陵江放牛節。

終於,牛群找到上岸的缺口。近年來,蓬安縣將百牛渡江作為重要景觀項目打造,百牛渡江原生態性強,時間跨度長,可從5月持續到10月。

自2010年開始,每年4月最後一個週末,近200頭水牛組成浩浩蕩蕩的水牛大軍,爭先恐後衝向嘉陵江,如百米衝刺的選手遊弋江中,渡江上岸,成為嘉陵江上獨特的生態奇觀--百牛渡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