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發展環境,湖南有決心更有行動

优化发展环境,湖南有决心更有行动

園區服務水平是營商環境最直接的體現。6月14日召開的湖南省優化發展環境現場推進會透露,湖南將實行園區逆向淘汰機制,調整摘帽一批服務不優、實績不強的園區。(6月14日紅網)

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決心寫在年初的政府報告裡,寫在《對接“北上廣”優化大環境行動導則》的88條細則裡,寫在這次優化發展環境現場推進會的一項項部署裡。“學習浙江敢於刀刃向內的改革經驗,在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上有更大的作為。”就在幾天前,在浙江考察學習的湖南黨政代表團還透露了這樣的堅定決心。

決心最好的下文就是行動。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湖南有決心更有行動。

這是省上的行動——公開資料顯示,為降低企業成本,進一步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嚴肅查處各種亂收費行為,湖南近年來相繼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為企業減負增效。2017年共減免各項稅收779億元。目前,除了中央設立收費項目外,湖南已全面取消省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

這是市上的行動

——永州市學習借鑑“北上廣”等地先進經驗,制定出臺《永州市投資項目建設“並聯審批”工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建立“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一個系統”實施統一管理、“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一套機制”規範審批運行的工作機制,實行並聯審批、全程代辦、多評合一、限時辦結等制度,項目審批全面提速,審批時限縮短70%。

這是縣上的行動——近年來,江華瑤族自治縣全方位優化發展環境,創新招商方式,用好用活各種優惠政策,精準對接珠三角,形成了企業轉移的“滾雪球”效應。用150天時間完成項目引進投產的“江華速度”,“集群式”落地、“抱團式”入駐、“聯盟式”發展的“江華現象”,以及實體經濟支撐縣域發展的“江華模式”令人驚歎,讓人震撼。

再往下延伸,鎮上乃至村上都有實實在在的行動。這也有力印證,好的發展環境需要各級齊心協力共同營造,優化大環境的要求對全省各級各部門提出了考驗。只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就能實現發展環境的更加優化。

“老、少、邊、窮”,諸多先天條件並無優勢的江華如今“魅力四射”,引來“群鳳”齊舞,背後的經驗值得探尋和借鑑。省委、省政府之所以決定將全省優化發展環境現場推進會放在江華召開,這其中的用意也顯而易見。

不論先天條件有多優越,但幹部不努力,照樣是空事。相反,如果都能像江華幹部那樣“每天上班都在真幹事,主動為企業著想”,“大到廠房裝修、證件辦理,小到標識安裝、路燈維修、廁所疏通,一切圍繞著企業需求轉”,即使先天條件再不足,也會營造出親商重商護商的良好氛圍,繼而實現後發趕超。

決心再來——將實行園區逆向淘汰機制,調整摘帽一批服務不優、實績不強的園區,將在嚴格落實國家降本減負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挖掘省內潛力,進一步推進投資項目審批提速,深化輸配電價格改革,開展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相信行動很快而至,以現場推進會召開為契機,推動全省發展環境大優化、大提升,為促進產業項目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讓湖湘大地成為投資創業的福地”。

文/嚮往神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