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曾國藩的墓,再看看李鴻章的墓,晚清重臣墓地天壤之別


曾國藩和李鴻章,是清朝晚期著名的兩位能臣。從年齡上而言,李鴻章比曾國藩小整整一輪兒,兩人又有師徒關係。曾國藩只活了61歲,但和同僚也開創了較為廣泛和深刻的晚清新格局。李鴻章雖然算是晚輩,在多年後比曾國藩在朝廷的影響力更大,而且李鴻章活到了1901年,他對於晚清的時事和政局的影響力應該更大,也顯得更為重要。

曾國藩墓,位於長沙城西南15公里處嶽麓區坪塘街道桐溪寺後伏龍山上。沿著石階走上去,便是曾國藩墓。

曾國藩墓,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墓冢為三合泥拌碎石混合封堆,上鋪砌花崗石,呈半圓形,底徑5米,殘高2米。塋地以花崗石牆圍護。

這墓的神道碑是李鴻章撰文,翰林黃自元書寫。墓前有石獅、石馬、石虎、翁仲各一對,在不遠處有新建的桐溪寺一處。曾國藩墓總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相對於他的政治事蹟相比,這裡確實有點小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曾國藩墓大體還是保持著舊時的模樣,但此地已經被盜過三次,石馬石獅翁仲都散落各處,有的已經找不到了。曾國藩墓的修復工作似乎並沒有大動作!

相對而言李鴻章的墓就堪稱闊氣了。據說這個墓,包含了客房99間,庫房、倉房多處,分為墓園區,祭祀區,倉房區,享堂區,總佔地面積14000平方米……當然,這只是現在重建的規模。


1903年,李鴻章的靈柩被運回合肥,葬於東郊大興集。他的家人為他修建了享堂和墓地。李鴻章享堂的大門口立有一座四柱三間三樓的新建石牌坊,牌坊上刻“鈞衡篤祜”四個大字,這是光緒皇帝在李鴻章七十大壽時親賜的。

史料記載,這裡在清朝晚期時有維護和看守的人員多位,享堂周圍兩三百畝地都屬於李鴻章享堂管理。想想當時的面積,就覺得廣闊異常!

值得一提的是在墓園區,本有《戲鴻堂法帖》石刻,涵蓋有王獻之的《洛神賦》、顧愷之的《女史箴》、王羲之的《蘭亭序》等90多件名家作品,是李鴻章的大哥李瀚章運放於此,不過在民國時期已遭破壞,如今殘缺,被放置於安徽省博物館內。

從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墓地對比來看,明顯可以看到李鴻章的墓地規模更宏大,相對而言曾國藩的墓地就冷清的多,甚至也很少有人來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