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漢66年 憑77刀半 被稱南京第一 “獨霸”一方

八旬老漢66年 憑77刀半 被稱南京第一 “獨霸”一方

現如今,各類理髮店層出不窮。從街邊的普通髮廊到商業綜合體內的高端美髮沙龍,人們總能尋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理髮店。

然而,曾經“獨霸”理髮界,靠著一根扁擔就能“行走江湖”的傳統剃頭攤,卻早已不再被年輕人問津。就連“剃頭匠”這三個字,聽起來似乎都與這個時代有了層隔膜,平添了幾分遙遠與陌生。

不過,在城市的某些僻靜角落,傳統的剃頭手藝人仍然舉著剃刀和剪子,詮釋著匠人們“最後的倔強”。比如,79歲的剃頭匠王伯。

王伯名叫王效夫,13歲開始學藝,從業至今,已經66年了。幾乎這一輩子,他都在人們的頭頂辛勤“耕耘”,並且,樂此不疲。

↓點擊視頻感受剃頭匠王伯的精妙手藝↓

在南京浦口公園對面,一片樹蔭遮蓋的空地上,有一個露天的剃頭攤兒。

說是攤兒其實有些奢侈,因為全部的家當不過一輛被各類工具塞得滿滿當當的老舊三輪車,以及幾把木製躺椅。這小小方寸間,就是剃頭匠王伯施展身手的全部舞臺。

八旬老漢66年 憑77刀半 被稱南京第一 “獨霸”一方

王伯在這裡擺攤已經20多年了,每天清晨5點準時出攤,天黑時收攤,除了下雪下雨,天天不落。時至今日,來他這裡剃頭的基本都是老主顧。這些上了歲數的男人們對髮型的要求不高,以光頭、平頭為主,圖的就是王伯的好手藝以及低廉的價格。

八旬老漢66年 憑77刀半 被稱南京第一 “獨霸”一方

歲月在79歲的王伯身上留下了濃重的印記:他總是佝僂著背,步履蹣跚,一口牙齒幾乎掉光了,說話時止不住的漏風,可一握起剃刀,氣場卻完全改變了。

電推子緊貼著顧客的頭皮不疾不徐地遊走,自下向上一推到底,輕柔的觸感下,卻是恰到好處的內力,短短几十推,就把頭頂變得清爽光潔。

被人讚歎“老爺子手真穩啊”時,王伯卻擺手笑笑:“老了,現在手腳都沒年輕時靈活了,那個時候手腕更好,眼神也好,黑燈瞎火的,都能給人剃好。”言語中,藏著滿滿的驕傲。

八旬老漢66年 憑77刀半 被稱南京第一 “獨霸”一方

時間回溯66年,那時候,13歲的王伯剛剛拜師學藝,跟著師傅挑著扁擔走街串巷。師傅剃頭時,王伯就站在一邊觀摩,閒暇時,拿根細棍代替剃刀,在自己的腿上模擬剃頭的動作。

八旬老漢66年 憑77刀半 被稱南京第一 “獨霸”一方

3個月後,終於可以上手,第一個顧客便是自己的師傅,但凡剃的不好,師傅的巴掌便招呼上來。

為了鍛鍊手臂的穩健和手腕的靈活,王伯剃頭的時候會將裝滿熱水的茶杯放在胳膊肘上,剃完頭熱水一滴不撒,這功夫才算到家。一直到了第五年,王伯才終於做到了遊刃有餘,也才正式出了師。

八旬老漢66年 憑77刀半 被稱南京第一 “獨霸”一方

如今,早已不再是剃頭匠的天下,可王伯這裡卻並不缺客人。來的都是回頭客,時間最長的在這兒剃頭已經20多年了。說到王伯的手藝,客人們都是止不住的誇讚,除了剃頭,王伯的“刮臉”也是一絕,甚至被很多老客奉為“南京第一”。

八旬老漢66年 憑77刀半 被稱南京第一 “獨霸”一方

所謂“刮臉”,就是“刮鬍子”的加強版:用熱水和毛巾將顧客的臉部敷熱並清洗乾淨,塗上肥皂泡潤溼軟化,接著,用刮刀在面部肌膚上平掃,手起刀落,輕重得體,從額頭到下巴,每一根絨毛都不放過,刀刀唰唰見響。

王伯說,過去在行內,刮臉可是有嚴格的規矩標準的,整個臉“刮”下來,一共77刀半。而這“半”刀,正好是從眉心到鼻尖那刀。最妙的是,清理完臉上的雜毛,王伯還會用他柔軟的雙手附贈一套“面部按摩”。整個“刮臉”過程30分鐘左右,卻會讓不少顧客舒服得進入夢鄉。

八旬老漢66年 憑77刀半 被稱南京第一 “獨霸”一方

小攤雖簡陋,工具款式雖老舊,但王伯對剃頭的熱情卻始終如一。現在,他的兒子和孫子都繼承了他的衣缽,尤其是孫子,前兩年在繁華地段開了間理髮店,生意很是紅火。

只不過,這“刮臉”的手藝,孫子怎麼都不肯學。對此,王伯很是理解:“刮臉”是個細緻活兒,可價格卻不到10元。孫子這輩的理髮師 ,花幾分鐘隨便剪個頭,起步就得30元。這麼鮮明的差距擺在眼前,哪個孩子還願意學呢?不過,嘴上說著理解,王伯的心裡仍寫滿了遺憾。

和剃頭打了66年的交道,王伯說,做剃頭生意,無非就兩點:一是手藝過硬,二是服務到家。只要活兒好,服務細緻,客人們自然能留得下來。而被顧客們信賴,對剃頭匠來說,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八旬老漢66年 憑77刀半 被稱南京第一 “獨霸”一方

王伯說,自己年輕的時候,總以為做到個4、50歲就會退休,可沒想到,這剃刀,一舉就舉到了快80歲,剃頭這件事兒早已成為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年輕時,擺攤剃頭,是養家餬口的迫切需要,而現在,讓他仍然堅持的理由早就只剩下了一個:剃頭,真的是一件開心的事兒。

江蘇新聞廣播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