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五號與美軍航母?“胖五”出師未捷後果如此嚴重!

不久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梁小虹在“造就”發表精彩演講,談及中國航天事業,並提及去年7月長征五號發射失利給後續航天工作“影響十分巨大”;另外,2018年計劃進行35次火箭發射,壓力特別大。他還提及,中國要發展組合動力技術,集成火箭發動機和航空發動機的優勢,實現亞軌道飛行,並認為2018是商業航天元年,這將是下一個風口,是一個超萬億的市場。

長征五號與美軍航母?“胖五”出師未捷後果如此嚴重!

長征五號與美軍航母?“胖五”出師未捷後果如此嚴重!

長征五號發射失敗的影響很大

梁小虹在演講中提及,我們耗時十年(2006~2016)研製的中國最大推力的火箭長征五號,它可以把我們現有火箭的運載能力從低軌的10噸提至25噸,從高軌的5噸提至15噸。這枚火箭它本應承擔我們未來極其重要的任務,被寄予了特別多的期待,但由於出現問題,給後續諸多工作帶來了巨大被動和不利影響。

比如,執行嫦娥三期探月工程(繞、落、回)主任務的嫦娥5號,原計劃去月球背面採樣,而且是人類在月球採樣最多的一次,但目前看,該任務能否執行還未可知。再比如,我們要在2020年完成天宮站的發射,把100噸的實驗艙、空間艙搭載到太空上去做科學實驗,該任務也同樣受到影響。

還比如,有的國家的航母(你懂得)經常到中國家門口晃悠,到南海東海黃海,它不是來給我們送米的,它是來威懾的!我們必須掌握其動向,但它在什麼位置,我們看得見嗎,我們知道嗎?其實在茫茫大海上,一個航母打擊群就好比一顆小米粒,如果沒有預警衛星(幫助偵測),我們都不知道它在什麼地方!等你能看到的時候,它已經把你消滅了!!

預警衛星還可以對地震、山洪等災後重建做出評判。2008年汶川地震時,當時我們沒有應急衛星群,沒法評估災區情況,北川到底震成什麼樣我們不知道,不不瞭解地震的情況,我們就很難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的衛星及衛星群去了解。

長征五號與美軍航母?“胖五”出師未捷後果如此嚴重!

2018年計劃35次火箭發射——創史上記錄,但壓力特別大!

梁小虹指出,近五年我們總共發射了90顆衛星,其中2016年22顆,和美國並列第一。那麼,再多打幾顆行不行?行,但生產能力不夠。我們火箭通常是3年以前就開始進行零部組建研製和分系統齊套的試驗,接著進行總裝測試,再拉到發射場發射。發射週期最短15天,最長100多天,按照這個頻率,我們每個月基本能打一發。但這還遠遠不夠!2018年我們的任務是完成35次發射,這要創造中國航天火箭發射史上的新高!一年35發,一個月要打將近3發,哪怕1次失敗,全部計劃都得推後!還存在火箭衛星成本高、發射週期長、人員力量不足、特別是質量控制不穩定等問題的情況下,今年的35發任務是個特別大的壓力,希望通過努力能夠完成。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高分專項)推動我國對地觀測技術突飛猛進,可從200到30000公里對地觀測,精度從10米到5米、3米、1米、0.5米,如今到了0.1米,連車牌號看的很清楚。在此基礎上,還要把觀測到的這些數據應用到社會治理及國防建設當中,還要運用到無線WiFi的使用中,現在全球三分之一的航班有WiFi,美國達三分之二,中國才剛開始,未來無論搭乘何種高鐵或飛機,人人皆可享受到便捷的移動通訊。而當車輛、信號、道路及管控體系都變得智能後,交通擁堵問題將根除。另外,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未來再到萬物智聯,一切皆有可能……

長征五號與美軍航母?“胖五”出師未捷後果如此嚴重!

火箭回收重複使用主要是政策問題

梁小虹還提及,中國正在開展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技術研究,有人說SpaceX搞成了火箭回收,其實,我們有垂直回收、傘降回收等等,根本上講,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策問題。中國還開展海上發射技術研究,可以將一些小火箭和商業火箭的發射轉移到海上,在公海上怎樣打都砸不到人。而在此之前,常能聽到火箭殘骸砸到貴州、四川、青海、寧夏等地的房子的情況,而現在的中國,想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太難了!但如果是砸在海上就沒問題了。他還提及,我們要發展組合動力技術,集成火箭發動機和航空發動機的優勢,實現亞軌道飛行。

長征五號與美軍航母?“胖五”出師未捷後果如此嚴重!

長征五號與美軍航母?“胖五”出師未捷後果如此嚴重!

2018將是商業航天元年這是一個超萬億的市場

技術的爆發意味著商業航天的到來。美國SpaceX很值得敬佩,那麼一點人,做了那麼多事情。現在,我們要努力地改革我們的體制、機制,讓我們體制內的生產力也得以充分爆發。在梁小虹看來,2018年是商業航天的元年,在商業發射、太空旅遊、天地一體化裡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全球的商業航天已經風生水起,國內的商業航天發展也態勢喜人,現在有商業航天的衛星公司、火箭公司、測控公司,還在著手準備商業性的發射場。當一切條件具備後,商業航天的利好空間也就來了,這裡面將誕生出無數獨角獸。下一個風口在哪兒?在商業航天,這將是一個超萬億的市場。在這個領域,豬可以吹起來,馬可以吹起來,什麼都可以吹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