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上林淘金者曾经的梦想之地,当地人手捧黄金却生活困难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被称为“黄金海岸”,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三,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地。加纳曾经是中国人的采金宝地,成千上万的中国淘金者在这里挣到人生第一桶金,但是当地的人民生活却仍然不富裕。

2005年,广西上林一个生意人带着500万到加纳淘金,短短三年的时间里,500万的本钱变成了1个亿。这个故事在广西口口相传,很快,大量的淘金者涌入加纳。

现在已经超过了5万的上林人在加纳淘金,上林人在这里迅速发展淘金事业,并组成“上林帮”,他们控制着加纳大部分小型金矿。

加纳每年生产360万盎司的黄金,其中百分之四十都产自“上林帮”的金矿。

中国人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采金技术。这使得加纳当地的人民提高工作效率,让加纳采金从原始手工迈入机械时代,这也使当地人们改善了生活。 加纳人有自己的采金公司,他们反对外来的采金公司。但是还是有很多合法的采金公司进入这个国家参与采金。

加纳当地的生活水平不高,采金大多数是原始手工,技术落后,效率低。所以很多年轻人加入到中国人的采金矿区工作,提高收入来养家糊口。

因为采金公司的剧增,森林破坏严重。为了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当地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尽量避免破坏植被。

图为工人在白布上淘洗沙金,很多时候大量的沙只能洗出一点点的沙金,这点沙金相比于环境的破坏,是不是代价太大了呢?

加纳拥有世界上百分之三的黄金储量,但人民的生活还是很贫困,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仅能维持普通的生活。

图为一个矿主一天的采金收入,243.5g。这些黄金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一天劳动的成果,这些沙金会被熔化成金块。中国人在加纳淘金的习惯是,如果一块土地的储金数量不多,马上转移到第二块土地,这对于环境破坏是很严重的,所以受到了当地的反对,如今上林淘金者已基本撤出加纳,现在的金矿是加纳本地人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