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淄川孝妇河上的六龙桥。六龙桥初名孝感桥,建于明代,横跨孝妇河上,是淄川地区古老桥梁之一,为旧时由西关进入淄川古城的唯一通道。大桥结构为石墩,石拱桥。15孔,为7大8小,平均跨径7.3米,桥长98米,宽9.6米。
图为刘公岛。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是中国近代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就位于岛上,这里见证了清朝北洋水师的兴衰,也见证了不可忘却的甲午战争记忆。
图为荣成石岛,这个临海渔村规划的很整齐,房屋都是中式四合庭院,房屋顶上都盖有海草,为当地所特有的海草房。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特别是荣成地区更为集中。据考证,海草房从秦、汉至宋、金逐步形成并在胶东半岛广流传。到了元、明、清则进入繁荣时期。
图为烟台芝罘港周边景色。1861年根据清朝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烟台成为通商口岸后,大量洋人外商涌入这座海滨小城,图中可见已有不少西式风格的建筑。
图为莱州城内,当时的街道也很干净整洁,矗立在街上的牌坊甚是壮观。莱州古时为莱州府治所在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古就有“齐鲁之甲胜,天下之名疆”的美誉。
图为济南大明湖上一艘画舫游行湖上。大明湖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有“众泉汇流”之说,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自古就是济南重要的风景名胜。
图为俯瞰济南城,远处的为千佛山。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古称历山,因为古史称舜在历山耕田的缘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隋开皇年间,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故称千佛山,为济南著名的名胜地。
图为青岛崂山。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是著名的旅游名山,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
图为当时的青岛海滨公园的门楼。1929年我国著名园艺家葛敬应先生借其抱岸环海的自然环境, 依势造型, 辟建而成。日本第一次侵占期间,将此地的黑松林带改建为曙滨公园,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改称海滨公园。1930年前后,青岛市政府在此砌石铺路,修筑亭阁,辟建花畦,以时任市长之名命名为若愚公园。后更名为海滨公园、莱阳路海滨公园。 195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更名为鲁迅公园。